2016高考二輪專題復習資料:現代文閱讀專題1
比如魯迅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文中多次出現了“中國人”這個概念,可文中的“中國人”所指的實際內容是不同的,只有弄清楚這不同的“中國人”,才能準確把握文意。這是對象指示語。又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恩格斯先總提一筆,用“不可估量的損失”概括評價馬克思逝世所產生的極為巨大的影響,這“不可估量的損失”就是全文中心的指示語。接下去恩格斯作了精煉而準確的闡述。2.概括語。這是集中表現文章主要內容、主要思想的詞語。《瑣憶》中開頭,“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這句話就是對魯迅先生品質的精確概括,是文章的主題。抓住這句話就可以準確地理解全文。3.情態語。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詞語,它經常出現在小說、散文、詩歌中。雖然這種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很含蓄,但它對把握文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脈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對“秋”的感受的詞語有悲涼、落寞、蕭索、深沉等,這給全文籠罩了一層感傷的色彩,文中對秋的深味賞玩不盡的意趣,以及結尾直接抒發對秋的喜愛之情:愿把生命折去三分之二留住秋天。根據這樣的情態語得出結論:這是對北國之秋的一曲“悲涼的贊歌”,這種“悲”與作家個人氣質的抑郁善感有關,但仍然是頌秋,而不是悲秋。4.主旨語。點明題旨,表達文章中心的句子為主旨句。如朱自清的《春》:“春天象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笑著,走著。春天象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理解了這一主旨句就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春天有著無限的生命力,這種強大的生命力激勵著人們前進。當然篇有篇的主旨,段有段的主旨。5.過渡句。為了使文章很好地連貫起來,使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就需要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如《內蒙訪古》中“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的跳板。”就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6.標題語。標題也是整體把握文意的關鍵語,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和主題有密切的關系,有的標題可以概括文章的主題,有的可以體現文章主題的基本精神。《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揭出病痛,引起療救”,只有醫治群眾靈魂的麻木,才是一劑良藥。(二)閱讀中的篩選一般分為兩種,一是檢索性篩選,二是理解性篩選。所謂檢索性篩選,即根據特定的要求從書面材料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內容、觀點等。所謂理解性篩選,是指以正確把握材料的內容為目的的篩選。這類篩選要注意對所給材料的分析比較。理解性篩選離不開對文章中心、重心和傾向性的把握,特別要注意文章的隱含信息。(三)擇要性篩選和擇需性篩選篩選能力,指能夠從閱讀材料中選擇出重要信息與材料的能力。在實際閱讀中,就閱讀目的來講,一般有普通閱讀目的和特定閱讀目的之別,相應地,普通閱讀目的類閱讀所用篩選方式為擇要性篩選,只要把材料所傳輸的主要信息篩選出來,就實現了閱讀目的;而特定閱讀目的類閱讀所用篩選方式為擇需性篩選,只有把所需信息和材料從閱讀材料中提取出來,解決預定的具體問題,才算實現了閱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