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東阿 》教案
3、 學習晏子廉潔自律,一心為民的品質,認識晏子的智慧。
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
簡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2、 了解情節:
春秋時期,齊國名臣晏子受命治理東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實地調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親自指揮修筑道路,開墾荒地,維護社會治安,凈化民俗民風,懲治懶人惡人,處事不卑不亢……。經過三年的精心治理,東阿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百姓樂業,一派興旺景象。而此時,許多“佞人”四處告狀,訴晏子治理不力,沒有政績,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齊景公召見說:“我以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東阿,可你越治越亂,實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職務。”晏子沒有強辯,而是請求齊景公再給他一次機會。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懲治懶人惡人,決獄斷案,袒護豪強,甚至營私舞弊、欺上瞞下,但贊譽之聲卻傳遍了全國,齊景公亦欲獎賞他。最終,晏子以自身的行為,告誡齊景公“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則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說,判斷一個人是否忠誠、賢能,不能憑個人好惡,道聽途說,而應客觀公正、準確評價,才能慧眼識才、知人善任。
3、 課堂導讀,疏通字詞。
(1) 重點詞語。
數之:責備。
大誅于子:責罰。
屬托:走后門。
貨賂:錢財。
權家:在朝中掌權的人家。
(2) 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倉庫少內:內通納,納稅。
辟:通“避,退避。
(3) 詞類活用。
臣請死之:為動用法,為……而死。
以利貧民:使動用法,使……受利。
(4) 人物形象:智慧多謀,能言善辯。
(5)結構:晏子治東阿三年——召而數之——請改道易行——迎而賀之——晏子論道——景公席而謝之
翻譯:晏子治理東阿三年,齊景公召他來并責備他說:“我認為你還可以,才讓你去治理東阿;如今(誰知東阿)卻被你治理得混亂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細反省吧,我要對你進行大大地責罰。”晏子回答說:“臣子我請求改變方針和辦法來治理東,如果三年后還治理不好,就讓我為此事而死。” 景公答應了他。這樣,到了第二年年終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績(進行表彰)時,景公迎上來祝賀晏子說:“您治理東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說:“臣子我從前治理東阿,不聽從私人請托,不接受財物送禮;水澤池塘的魚,全用來使貧苦百姓受利。在這個時候,百姓沒有挨餓的,可是國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東阿,聽從私人請托,接受財物送禮,加倍征收賦稅,少上交給國庫。水澤池塘的魚,交給權貴人家。在這時候,挨餓的百姓已超過半數了,國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賀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給有才能的人讓路。”晏子說罷,拜了兩拜,景公于是離開座位向晏子道歉說:“您再去治理東阿吧。東阿,是您的東阿,我不再干預了。”
教學重點:掌握文中“數”“誅”“罪”“謝”等詞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習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和文言句式,一詞多義等文言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