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3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在漢代,《孝經》雖然稱作“經”,但是一般認為等級較低,所以簡長才一尺二寸。
b.《左傳》《公羊傳》《轂梁傳》是解經的書,所以盡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簡。
c.寬達二尺四寸的經書必須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讀,雖然很莊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內容也較復雜,《論語》則文字質樸易懂,修養意味較濃。
答案 b
解析 b項信息源在第二段:“漢代凡是重要的文獻、官書,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簡書寫。”“解經的文字,如《左傳》《公羊傳》《轂梁傳》則用六寸的簡來寫。”“當時書籍雖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寫也必須遵從社會規定的格式。”根據這幾處,可以看出,b項“所以盡管很重要”強化因果,推斷錯誤。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 )
a.在漢代,雖然命名為“經”的都是朝廷最重視的文獻,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視的文獻都叫做“經”。
b.《論語》采用“袖珍本”形式,除為了記錄簡捷.攜帶方便外,它當初未被當做經書也是一個原因。
c.《論語》的內容本來很莊重嚴肅的,但是因為采用了八寸的竹簡,所以變得比較“人性化”了。
d.從杜甫的詩句“小兒學問止《論語》”來看,一直到唐代,《論語》仍然被作為初等教育的教科書。
答案 c
解析 c項無中生有,原文說的是“《論語》的文字基本上是當時的口語,平易好懂”,所以“《論語》的內容本來是很莊重嚴肅的”無從考據。該項無中生有。
十二、(XX年北京卷)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16題。
(1)昆曲本是吳方言區域里的產物,現今還有人在那里傳習。蘇州地方,曲社有好幾個。退休的官僚,現任的善堂董事,學校教員,中年田主少年田主,還有諸如此類的一些業余的唱區家,都是那幾個曲社里的成員。至于職業的演唱家,只有一個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沒有什么事情來逼迫,我也偶爾跑去看他們的演唱,消磨一個下午。
(2)演唱昆曲是廳堂里的事情。地上鋪了一方紅地毯,就算是劇中的境界;唱的時候,笛子是主要的樂器,聲音當然不會怎么響,但是在一個廳堂里,也就各處聽得見了。搬上舊式的戲臺去,即使在一個并不寬廣的戲院子里,就不及平劇①那樣容易叫全體觀眾聽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臺去,那簡直沒有法子聽,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見演員拂袖按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