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第二課時)
⑤然而,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卻失去了這寶貴的魂;孕婦受辱,圍觀者甚眾,卻都“木刻”似的;眼見救人的勇士求助,卻渾似不見一般;病者橫于鬧市,過者達百余人,卻都袖手旁觀……都令人忿忿然。若魯提轄大官人親歷,不免又要叉開五指,或者揮起大拳頭了。
⑥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偉人的話沒有錯,人本身不能永恒,只有人的精神才能永恒!
⑦丟了魂怎么辦?要緊的是努力地尋回來。仔細想來,祥林嫂其實并未“麻木”而至于“不仁”,至少,她已有意無意地意識到自己失卻了“魂”,盡管她所謂的“魂”實屬子虛烏有。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失卻了至關重要的魂卻還懵懵懂懂而不自知,這才是不得了的呢。
⑧按迷信的說法,人若丟了“魂”,便(乙),神志不清,必須及時地“叫”一“叫”,將“魂”叫回來,若時間長了,這“魂”便很難回歸本身。迷信不可信,但有時卻可以從中悟出些道理來。對于我們有些人,也該“及時”地“叫”一“叫”:
⑨“魂兮,歸來!”
1.從下列詞語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分別填入文中甲、乙處。
a.六神無主 b.不以為然 c.渾然不覺 d.茫然若失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2.第④段寫“徐洪剛”“青年志愿者們”是為了證明( )
a.當代青年也是有魂的。
b.活著的人也是有魂的。
c.活著的人與死了的人的魂的含義不一樣。
d.個人有魂,集體也有魂。
3.第④⑤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____。
4.本文圍繞“魂”展開議論,層次分明,段落之間有很強的邏輯性。請在下面括號中各填兩個字,以顯示本文的思路。
( )→( )→( )→( )
5.下列標題中,最適合作本文題目的一項是( )
a.魂兮,歸來 b.人是有魂的
c.從祥林嫂的“魂”談起 d.“魂”與精神
簡析:
1.c a(此題考查詞語填空,實質上是考查同義成語的辨析。根據語境判斷,從而得出答案。從甲處看,前文說“而‘魂’這東西,又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有時失了魂”,而下面一個“卻”字話題一轉,由此推斷“失了魂”之后肯定是與之相對相反的內容,所以選c。乙處之后有詞語“神志不清”,由此推斷,乙處內容肯定是其同義詞,“六神無主”十分相近)
2.b(本題考查的是中心句的概括篩選能力。此段句首說“不僅僅是人死了才能有魂;活著的人,也是有魂的”,然后舉了“活著的人”的例子,因而應選b。而a項“當代青年”范疇太大,第⑤段中“旁觀者”也是“當代青年”。c項錯在含義不一樣上,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d項“個人與集體”單獨從表面看似乎可以,但把它放在全文中就順接不上了)
3.例證和對比論證(此題考查的是議論文的寫作方法。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法、引申法、喻證法等。第④段重點運用了例證法,第④、第⑤段都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
4.問魂 有魂 失(丟)魂 叫(招)魂(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概括文章要點的能力。第①段是說問魂,第②至第④段是說有魂,第⑤段是說丟魂,第⑥至第⑧段是說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