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閱讀考點教案
不過,“人肉搜索”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達到維護道義的目標。尤其是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輕易對當事人下道德判斷,進而不顧對方的隱私保護權利,將其姓名、電話、住址、單位、身份證號碼等一一公布,就有侵犯公民權益之嫌。比如,最近一名網名“die豹”的重慶女大學生發表“地震很舒坦”的尋釁言論,被“人肉搜索”出真實的相片、姓名、職業,不得不休學以避壓力,就引發了對于新的網絡暴力形式的擔憂。更進一步說,“人肉搜索”的價值標準,也僅僅是基于一個群體對于另一個人的判斷。而自認為真理在握造成“多數人的專制”,其實距現代文明準則愈行愈遠,這樣的教訓,曾經留給我們慘痛的記憶,年輕的網民們也自當引以為鑒。其中的分寸該如何把握,值得搜索發起人、每個參與人,以及相關論壇網站的版主、管理員等三思以自律。
“人肉搜索”從形式上講,是一種高于百度、谷歌等機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種基于大規模、大范圍集體協作與共享的網上活動。如果得到正確的引領,可起揚善之功,比如鎖定造謠生事的小人,也可以找尋震后失散的親友們、稀有血型的匹配者……如果缺乏法律約束和健康引導,其為虐之害也不容小覷。網絡輿論空間每天都在發展,如何及時科學有效地加以引導,應是一個與時俱進地加以應對的課題。(選自XX年7月24日《解放日報》)
1.本文認為人肉搜索未必就一定能達到維護道義的目的,以下不屬于其依據的一項是( )
a.網上搜索大多針對多數網民眼中的“壞人”,似乎代表著一種道義力量,對網上的惡言惡行者形成一種約束和威攝。
b.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輕易對當事人下道德判斷,甚至將其姓名、電話、單位、身份證號碼等一一公布,有侵犯公民權益之嫌。
c.“人肉搜索”的價值標準,僅僅是基于一個群體對另一個人的判斷,這樣做其實距現代文明準則愈行愈遠。
d.網絡輿論空間每天都在發展,“人肉搜索”如果缺乏法律約束和健康引導,其為虐之害也不容小覷。
2.下列對“人肉搜索”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是一種利用現代信息科技進行的人找人、人問人……的關系型網絡社區活動,是一人提問、八方回應的人性化的搜索過程。
b.是一種智能搜索,從而使得搜索不再枯燥乏味。
c.是一種高于百度、谷歌等機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種基于大規模、大范圍集體協作與共享的網上活動。
d.幾乎成了網絡偵探,能夠將當事者在現實生活中的本來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承受眾目睽睽的評說甚至討伐。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人肉搜索”體現了一種徹底的信息民主,網上人人平等,人人參與,信息共享。
b.一方面“人肉搜索”有其善良初衷,但另一方面缺乏法律約束和健康引導,會引發新的網絡暴力。
c.“人肉搜索”一個很大的好處在于,它對那些自以為可以在網絡上胡言亂語者形成了一種約束和威攝。
d.如何對“人肉搜索”進行及時、科學、有效的引導,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也成為了一個要與時俱進地加以應對的課題。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12分)
XX年,“東方主義”話語方式改變的契機
南方朔
對近代中國影響及干擾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論,是美國學者薩義德提出的“東方主義”。所謂“東方主義”是西方統馭東方的話語方式,這種話語方式由傳教士開始,隨著西方對東方的殖民擴大,到19世紀定形,建構成一種優劣對比的知識體系,通過教育、媒體以及留學生,向全球擴散,這種話語方式本質上就是強弱不對等所造成的。強者對弱者永遠有說三道四的權力,反之則不然。它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弱者會被教育得產生“自認劣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