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閱讀考點教案
d.哈里森教授認為,語言也是人類的財富,每一種語言的詞匯、發音系統和語法,以精妙的結構組合起來,都比我們手建的任何建筑更偉大。
3.下列對原文內容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一旦失去了代際的傳承,一種語言的書面語言即使還會繼續存在,但其實它已經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空殼了。
b.考察一種語言的生命力,考察這種語言在代際傳承方面的狀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則是考察說這種語言的人口總量。
c.人類學家瑪格麗塔•米德曾談到她對當今世界最大的憂慮,就是我們的世界已經被沖擊成同一的、沒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了。
d.其實,對于人類而言,只要人們不忘記這個世界曾經有過的不一樣,那么,無論損失多少歷史、文化或者物種都不可怕。
參考答案:
一、1.d(與升華并非毫無關系。)2.b(a.是為了證明“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們在引用和發揮“境生于象外”時的誤解。c.以偏概全,是說明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 d.是形象說明“意象”與“意境”的關系,而非“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c(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點屬“境生于象外”的含義。d. 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沒有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的本質特征。)
二、1.c(此句是雙重否定句,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其表意恰與原文相反。)2.d(與原文中“那些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往往體現我們民族的獨特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而且也最能體現全人類的普遍價值”不相符。)3.d(此項說法太絕對。提升軟實力靠的不僅僅高度重視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價值內涵,還有其他方面。)
三、1.a(說的是“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2.a(b.因果關系不成立。c.原文的表述是“從形式上講,是一種高于百度、谷歌”。d.是對其作用的描述。)3.c(a.只是某些人的觀點。b.表述絕對化,原文說的是“如果缺乏法律約束和健康引導”,是一個假設性命題。d.原文中看不出有關“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的內容。)
四、
1.c(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中提到:“東方主義” 建構成一種優劣對比的知識體系,通過教育、媒體以及留學生,向全球擴散,它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弱者會被教育得產生“自認劣等意識”。)
2.b(“經濟的改變要以權力的改變為前提”錯,原文 “經濟的改變需要權力的改變”,結合本段內容可知,是說東方在經濟改變之后,尋求有權力的改變,才會有東西方的關系的改變,“東方主義”才能終結。)
3.c(a項“看似困難,實則容易”是對原文的錯誤理解。b項“使中國人不再有”“并能夠”都過于絕對。d項“要真正實現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不正確,原文是“要真正實現對異文化的尊重”,可見文章強調的是“西方”對“東方”,不是“相互”的,“異文化”說成“不同民族”是偷換概念。)
五、
1.c(“西學和馬克思主義”是修飾語而非中心語,偷換概念。)
2.d(“通”是以類分為前提的,且《隋書•經籍志》只是形成分類法的雛形,只有到清代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時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國傳統學問的知識系統。偷換概念(結果→前提),時間(階段)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