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閱讀考點教案
利用生物能源還可直接制取液態燃料,在d縣我們參觀了一個通過秸稈酶解來生產燃料乙醇的示范項目。秸稈本身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如不將他們分離開是沒辦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離,產生大量廢水,環保問題很難解決,現在用汽爆工藝代替了酸解工藝。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纖維素進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纖維素酶是自行研制的),酶解后纖維素就變成了葡萄糖,同時加入酵母,就將葡萄糖變成工業乙醇,然后提純、脫水,就生產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稈廢渣,兩噸渣子可頂一噸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潔,這個示范項目的幾個關鍵技術已通過中國科學院技術鑒定。
農村生物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還很多,但無疑具有廣闊前景。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焦油濾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燒所產生的灰分遠遠少于原煤。
b.我國生物質直燃發電和氣化發電在規模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稈酶酵解生產燃料乙醇的示范項目所采用的生產工藝利于環保。
d.我國農戶,村鎮,縣市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參考答案】c
【易錯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題肢相對照。
【備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15.文中談到秸稈酶解生產燃料乙醇有“幾個關鍵技術”請根據文意簡答這是些什么技術。(5分)
【參考答案】汽爆分離技術、酶解過程技術、制造纖維素酶技術、提純脫水技術
【高考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備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結構
【各地模擬】
第13單元 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一)
時間:100分鐘 總分:10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12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現,境和象的關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系,首先應當承認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這一點。細讀其《董氏武陵集紀》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侹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群形,糾紛舛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