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2.下列對孔子儒學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禮教”是西周時周公所創造的,孔子認為“知禮”是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禮治是社會結構的保證,“不知禮,無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張人應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導“仁者,愛人”,他的“仁政”主張,為我們構建了一幅“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
c.“尚中道”的辯證思想,是孔子對自古以來“允執闕中”的發展。早在春秋時代,唐堯就曾對舜說,若執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內便會避免困窮,天祿便會長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遺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斷充實和發展,孔子認為中道是和,提出“和為貴”的思想。
3.下列對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禮教體現了孔子論禮與其政教的合一。歷史證明這是規范人與人和人與社會關系秩序的唯一保證。在漢唐以來的社會演變中始終起著積極作用。
b.中道思想體現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認為在社會“左中右”三種人中,“中庸”之人為最佳,“過與不及”這兩種人不能體現“和為貴”的哲學內涵。
c.有人認為,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就必須向人們貫徹中國孔子全部的哲學思想。
d.孔子的儒學思想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哲學理念,與其他哲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今天仍會有它可借鑒的現實價值。
七.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每題3分,共9分)
北京四合院的形與神
北京四合院的大規模建設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定都北京,對北京的城市建設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元大都的建設包含有大規模的民居,四合院就是一種基本的民居形式。明代沿襲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但明代對各階層人士的居住建筑從制度.規模.色彩各方面均做了嚴格規定。如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員營造房屋不許歇山轉角.重檐.重棋及繪藻井等;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栱.飾彩色等。清代北京的居住建筑繼承和發展了四合院。特別是把宮室式第宅發展到了極至,這種四合院在規制.格局方面承襲了古代宮室建筑的特點,屬于
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氣派而豪華。目前北京遺存的主要是清代四合院。
四合院之所以能在北京發展完善,并形成一種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與北京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的。北京地處華北地區,因此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是解決冬季的防寒.保溫問題。華北地區風大,冬天寒風從西北來,夏天風從東南來,四合院坐北朝南,門開在南面,冬天可避開凜冽的寒風,夏天則可迎風納涼。同時,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比較寬敞,冬天有利于接納更多的日照,夏天有利于通風。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擺上一只或數只很大的魚缸,這也是因為北京相對比較缺水,一是為了觀賞,二是能夠調節空氣,第三還有防火的功能。
標準的北京四合院,應該是南北略長.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東西向的胡同之間,大門開向宅南的胡同。儒家文化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影響,也體現在四合院內部布局上:內宅中位置最好的正房,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私密性也是構筑四合院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北京地區在歷史上一直是各統治集團必爭之地,在政權更迭和社會動蕩中,北京人選擇了四合院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安樂窩。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相通之外,一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只有南房為了采光,在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小環境。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給了內斂的中國人以很強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