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作文突破審題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偏正短語的中心詞是命題規定的寫作對象,而短語的修飾性、限制性的詞語往往體現了命題的特殊要求,因此常被認作題眼。如XX年湖北卷的“舊書”,就偏在“舊”,既可以寫某天整理書柜發現自己某個求學階段的某本書,以及圍繞該本書展開回憶,也可以是歷史或虛化成古代歷史文化,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傳承與繼承”等話題。作文的主題只有鮮明有力地突出這些題眼,才能得高分。
3.動賓短語的題眼一般在“動”
即賓語前面的動詞。賓語一般規定了寫作的范圍、對象,而動詞表現的是行為主體的行為,是寫作的重點所在,這也就決定了它的題眼地位。如XX年四川卷的“總有一種期待”,標題為一個動賓短語,動詞“總有”即“一直有”“一向有”,賓語“期待”即期盼、等待。首先應回答清楚“期待什么”,可從小我角度構思,如期待成功、期待幸福、期待真誠友情等;也可從大我角度構思,如期待社會和諧、期待國家強盛、期待世界和平等;還可逆向構思,如期待對手。然后應重點回答“為什么總有”,要結合期待的內容深入分析,這是寫出文章深度的關鍵之所在,也就是“題眼”。
又如XX年廣東卷的“回到原點”,先確定“原點”,然后就只能圍繞“回到”來寫。再如XX年江蘇卷的“拒絕平庸”,題眼就是“拒絕”,表現出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還如XX年江西卷“找回童年”的重心是“找回”。但這并不意味著“賓”的不重要,相反更要先認真確定好“賓”。
4.主謂短語的題眼一般是謂語
例如XX年遼寧卷“我能”,文題中的“我”(主語)是行為主體,文題中“能”(謂語)就大有講究了。首先,這個謂語是個能愿動詞,意思是“具備某種能力”。那么以“我能”為題作文,文章所表現的就不應該是“過程”或“結果”,而只能是潛在于“我”身體內的一種能力以及將這種能力充分展示出來的沖動和愿望。
其次,這個“謂語”沒有賓語,“我能”什么,寫作時應該補出來(從這個角度說,這又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從語法上講,“能”可以帶各種不同的賓語(甚至是比較抽象的事物),但考生決不能率性而為,任意填補,而要兼顧文題中“我”的限制,從自身實際出發精心選擇,補出“能”的具體內容。
5.并列短語的題眼,往往體現著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之間的關系
理清出現在文題中諸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是這類文題審題的關鍵。XX年廣東卷的“與你為鄰”中的“你”是題眼,是主,“鄰”是從,無論寫什么必須突出“你”的主導地位。XX年重慶卷“我與故事”中,兩者是主從關系,“我”是主,“故事”是從。寫故事、談故事等必須突出“我”的主導地位。XX年四川卷“一步與一生”是個并列短語,究其深層邏輯關系,我們可以看到,“一步”是局部,是過程,而“一生”則應是整體,是結果。抓住了題眼,我們就能迅速把握題旨,圍繞“每一步都是一生的一個重要環節”的基本認識,確定文章的立意。
而XX年北京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也是一個并列短語,但寫作時則需要兩個方面的內容都寫到,可以側重一個方面,但絕不能舍棄另一個方面。
6.句子類的題眼一般是該句子的謂語
這類作文題目往往就是一個觀點,或者隱含著一個觀點。如XX年山東卷的“這世界需要你”,題眼是“需要”,為什么需要?怎樣需要?如何需要?都是可以說的內容,“需要”就是觀點。再如XX年安徽卷的“時間在流逝”,可以是表面的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但更重要的是諸如下列一些隱含的觀點:時間在流逝,變化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時間在流逝,救援工作在緊鑼密鼓;時間在流逝,德才兼備、懷才不遇的人在無聊地打發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