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 教學設計
作業設計
同學們課下完成文言字詞的歸納與積累,并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荊軻的“智”:
a)私見樊於期
b)厚遺秦蒙嘉
c)顧笑秦武陽
習題解答
一、熟讀課文,理出故事梗概,說說作者是怎樣表現荊軻的性格的。
設題意圖:本題意在讓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出故事梗概要對情節作適當概括。荊軻的性格也是在情節的發展中體現出來的。
參考答案:可分若干情節概述。如:大軍壓境、計議行刺、求取信物、準備匕首、配備副手、怒叱太子、易水訣別、慷慨悲歌、計見秦王、顧笑武陽、秦廷搏擊、倚柱笑罵、遇難身亡。
荊軻的性格:深沉(準備信物時深謀遠慮)、剛毅(遲發見疑,他怒叱太子)、機智勇敢(秦廷搏擊)。
二、背誦易水訣別一段,并說說這段描寫烘托了怎樣的氣氛,其中的音樂描寫有什么作用。
設題意圖:本題意在讓學生鑒賞這篇文章的優美段落。
參考答案:這段描寫,烘托了一種慷慨悲壯的氣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風蕭蕭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其中音樂描寫表現荊軻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壯氣氛。
三、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
1.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資幣物
3.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5.諸郎中執兵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斷其左股
設題意圖:本題意在讓學生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參考答案:
1.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2.幣:(古義)禮品;(今義)貨幣。
3.窮困:(古義)走投無路;(今義)貧窮。
4.偏袒:(古義)袒露一只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5.郎中:(古義)宮廷的侍衛;(今義)稱中醫醫生。
6.提:(古義)投擊;(今義)拿著。
7.股:(古義)大腿;(今義)量詞(用于成條的東西)。
四、對于荊軻其人其事,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荊軻那種舍生忘死、扶弱濟困、反抗強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認為荊軻用行刺手段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這種舉動不足取。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談談你的看法。
設題意圖:本題意在讓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作出自己的評價。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言之成理即可。
資料選編
一、《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荊軻的部分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于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荊軻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G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燕太子丹者,故嘗質于趙,而秦王政生于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荊軻遂見太子……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嘈∪,數困于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愿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碧忧邦D首,固請毋讓,然后許諾。于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久之,荊軻未有行意!(以下為荊軻刺秦王的情節)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于是秦王大怒,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于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秦復進兵攻之。后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