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 教學設計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愿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里(意為:燕國愿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只求能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
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于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下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并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斗。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ū)用他手里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么辦。侍臣們就說:“大王把劍背到背上!大王把劍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殘廢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后,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三、荊軻刺秦王真相
“荊軻刺秦王”是一個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故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名句也幾乎是婦孺皆知。然而,近日剛剛公映的國產故事片《荊軻刺秦王》卻將這個再熟悉不過的故事講得讓人覺得有些陌生。由李雪健扮演的秦王嬴政剛愎之余透著些神經兮兮,張豐毅飾演的大丈夫荊軻竟也在悲壯之中略顯滑稽,更何況還有那個沒人聽說過的趙女及其先尋刺客繼以刺客為由攻打燕國的計謀……那么,史實真相究竟如何?史家稗官又如何評價和闡釋這段歷史?一時間,這個兩千多年前的大案又成了今人議論的熱點。
帶著問題,記者訪問了幾位文史專家——
秦王嬴政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影片《荊軻刺秦王》中的秦始皇是個性格復雜且不斷發展變化的人物。他身形猥瑣,由于身為私生子、母親淫亂、從小又作為人質受過苛待,所以心理發育不很健全,其人性善良溫和的一面被統一大業的宏愿所遮蔽甚至扼殺。因此,出現在觀眾面前的嬴政顯得既孱弱又殘暴,既可憐又可恨。那么,有關秦始皇的殘暴性格和身世之謎,歷史上又是怎樣記載的呢?秦王是不是一個病態的暴君?研究戰國、秦漢史,最權威的史料依據就是《史記》和《戰國策》,《史記》研究專家、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對記者說:“據記載,嬴政的前半期,其人格表現是相當好的,可以說他是一個寬容大度的君王。他決不是昏庸的暴君。如果說殘暴,秦昭王要比秦始皇殘暴。昭王時期的長平之戰,秦軍活埋了40萬人,而到了嬴政時期,歷史上就沒有這類屠殺的記載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陳成軍說:“對秦始皇的暴君形象的定型是在漢代。漢為了吸取秦亡的教訓,所以一些政論家渲染了秦的殘暴,這與史實是有很大出入的,包括對秦朝賦稅繁重的說法也已有史學家考證推翻了。即使是戰爭中屠殺俘虜,也并非秦國特有的現象,這種屠殺是當時歷史環境下很普遍很正常的情況。”史學家們一致證實,嬴政攻打邯鄲時的確活埋了一些他當年在趙國結下的仇人,但如電影中表現的那樣大規模地活埋兒童的暴行是從未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