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
——張衡擅長研制機械巧妙的東西,特別在天文陰陽歷法的研究方面極盡心思。
112.質,zhì
(l)動詞
①抵押,作抵押品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觸龍說趙太后》)
——于是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到齊國去做人質。
②詢問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送東陽馬生序》)
——我站著陪侍在老師的跟前,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2)名詞
①抵押品。指作為保證的人或物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一定要以長安君為人質,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質,資質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不是天生資質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專注罷了。
③質地,底子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紋。
④通“贄”,古時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屈原列傳》)
——就命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把豐厚的禮物獻給楚王,表示愿意事奉楚國。
⑤通“鑕”,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請罪,那還許僥幸能夠免罪。
(3)形容詞,質樸
本之《書》,以求其質。(《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根據《尚書》來尋求文章的樸實。
(4)副詞,正,剛剛
質明,避哨竹林中。(《〈指南錄〉后序》)
——天剛亮的時候,在竹林中躲避哨兵。
113.治,zhì
(1)動詞
①治理,管理
故治國無法則亂。(《察今》)
——所以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
②整治,訓練
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赤壁之戰》)
——現在訓練了八十萬水軍,正要和您在東吳會戰。
③整理
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馮諼客孟嘗君》)
——于是準備車輛,整理行裝,裝好債券契約就出發了。
④醫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見蔡桓公》)
——您有病,在皮膚的紋理里,如果不一致,恐怕會更厲害。
⑤對付,抵御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戰》)
——同心協力,共同對付曹操。
⑥懲處,處置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出師表》)
——不能完成任務,就請懲治我的罪過,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2)形容詞,太平,安定,與“亂”相對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文臣武將都能得到任用,君王垂衣拱手就可以達到天下太平了。
114.諸,zhū
(1)形容詞,眾
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
——馮婉貞于是帶領眾少年整理好行裝出發了。
(2)兼詞
①代詞兼介詞,相當于“之于”
穆公訪諸蹇叔。(《殽之戰》)
——秦穆公向蹇叔詢問這件事。
②代詞兼語氣助詞,相當于“之乎”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您曾經把您喜歡音樂的事情告訴了莊暴,有這件事嗎?
115.賊,zéi
(1)名詞
①禍患,禍害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論積貯疏》)
——鋪張浪費的風氣一天天地增長,這是國家的大禍害。
②作亂叛國的人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赤壁之戰》)
——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宰相,他實際上是漢朝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