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專題復習39
4、篩選答案。做客觀題篩選時一定要注意題干和選項所涉及信息與原文所存在的“變”與“不變”。如果選項在原文基礎上出現(xiàn)了修飾、限制、補充成分的培養(yǎng),那么就要特別小心是否出現(xiàn)了范圍的擴大或縮小,程度的加深或減輕,數(shù)量的減少,是否改變了原有的因果關系、先后順序、主次關系,是否將或然性變成了必然性,預見性變成現(xiàn)實性,將來時變成了完成時等等。
5、準確判斷。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必須做出客觀周全的判斷,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顛倒,不可主觀臆斷。文本的主要觀點是隱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傾向是隱含在作者對材料的處理和評說之中的,對文本材料的解讀、對作者材料處理與評議的分析是我們獲取文本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認識的必由之路。離開了對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準確判斷,就失去了對其進行“負責任”的評價的基礎。
二、答題方法
根據(jù)處理信息的過程,一般說來,閱讀論述類文章宜采取三遍閱讀法。
1.讀文審題,明確信息角度
第一遍閱讀要求平心靜氣,全神貫注,采用逐句快讀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爭基本把握整體文意。閱讀前可提出設問:文章對論述的問題有什么見解和主張?運用了那些材料?
閱讀時要邊讀邊劃出關鍵詞句。關鍵詞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闡述的概念術語,有重要意義的修飾語、限制語等。
“角度”是指從哪個方面發(fā)表對問題的見解或介紹對象的特點。文章有時有“角度性標志語”,如“為什么、怎樣、如何、認為”等。同一個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即使有時沒有這些語句,也可以根據(jù)句子、層次、段落等語言塊的內容來概括。且試題的題干、選項也相應從一定的角度來設計,不僅讀文時要注意,讀題時也要明確。
2.扣住問題,細心查找信息
讀文和審題時角度意識強便于扣住目標,找到題目與原文對應的區(qū)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查找的方法有兩個:
①投石探波法。將題干或選項表明目標的關鍵語句作為“石子”投到文章這個“水面”,以“石子”為圓心,由近及遠,一圈圈一層層查找。
一是找準信息區(qū)——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層、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
二是找全信息點——同一個角度的信息有一點或若干點。
②借助“標志語”。除了借助前面說的“角度性標志語”,還要借助“結構性標志語”,即表明層次、段落、角度、內容等照應、轉換、提起、總結的語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過、但是、那么、所以、不僅、又、如前面所說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同時”等。 查找信息一定要細心、周全,盡可能不偏移信息區(qū),不漏掉信息點。
3.文題比對,篩選判斷信息
讀文和查找階段,對信息的理解、捕獲不一定透徹、全面,將題目的題干、選項與原文對應文字仔細比對,是確定選項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別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題比對”。
為了保證準確性,對每個選項可以進行兩種處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選項切片”,有些選項是比較長的句子,可將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斷,逐一與原文對應的詞語、句子所在的區(qū)域比對,看原文有沒有相關的片斷,看相關片斷的信息是否與選項吻合;比對時除了借助“角度性標志語”、“結構性標志語”,還要注意表示范圍、性質、程度等的詞語,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別、可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