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指導
要想在散文閱讀中少失分,除憑借文章特點、準確把握閱讀流程之外,還要多總結適合自己的分析文章的經驗,多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效率。另外,在答題上還要注意兩點,一是歸納要點要全,把分散在各段的語句(重要信息)集中起來,加以概括,把含蓄的語言材料隱含的內容挖掘出來加以提煉。二是表述要準,即答案既要全面準確地表達要點內容,又要符合語法規范和語言習慣,保證答題的歸結點與試題要求的一致。
4. 摸索文章規律,探討答題方法
作文有規律,答題有方法,我們備考很有必要研究研究。下面分類簡要說明。
(1)議論性文字揭示層意和主旨。在敘述描寫類作品中,議論往往是作者直接揭示層意、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的文字。抓住了這些文字,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段意和主旨。
(2)卒章顯志。這本來是詩歌的一個特征,散文、小小說也有類似特點。文章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它有可能就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3)反復呈現的句子很關鍵。一個句子反復出現,前后照應,這個句子,有可能就是文章的線索,或者是表達作者感情的關鍵句。它在結構思路上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時它直接體現中心。如果有幾個句子反復,我們進行歸納概括,中心也就明確了。
(4)表達方式轉換是切口。用作考試的記敘文材料,往往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可以這樣說,表達方式的轉換剛好是文章結構思路的脈絡標志。如果是人稱突然轉化,就意味著作者為了抒情。
(5)全文寫物實質上是在寫人。物的特性,也就是人的品質。局部用了象征法,象征文字結合全文來理解往往就是暗示主旨的文字。
(6)就指代詞命題,答案就在其附近。作品有注釋一定與命題答案有關。就含有修辭的語句命題,修辭本身的作用就是答案的一半。
(7)圍繞主旨理解詞句含義。有些句子單純看不易解釋,一旦跟主旨聯系起來就豁然開朗了。高考考查考生對某個句子的理解,這個句子總是與作品主旨(或文段段意)發生直接聯系。
(8)句子位置結構決定意義。在散文作品中,首句、過渡句,文尾(或段尾)句,往往對全文(或全段)進行概括性總起或總結。一般來說,不是段意就是全文主旨句。高考選擇文首句、文尾句、過渡句作為考點,表面看是考查考生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實質上是要考查我們對全文(全段)主旨是否把握準確。這些位置上的句子不能等同于中心(段旨),但絕對與中心(段意)有直接聯系。換句話來說,用全文中心或段意來回答這個位置上句子的意義是不會有錯的。
(9)相鄰句子和寫作背景有暗示。判斷一個句子的重要性,有時研究句子本身難以下結論,此時關注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很有必要,因為相鄰的句子對此句有可能作一些解釋說明。從這些解釋說明中可以捕捉有關信息,進而破解試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解讀文章中某一個句子的意義必要時要考慮一下作者寫作此文的時代背景。背景不一定在文中,有時在題中,有時在落款或注釋中,不可大意。
(10)題目限定了字數,答案直接抄錄原文,剛好與字數相等,這樣的答案肯定是不完整的。就文章內容命題,我們圍繞中心回答,答案即使不完全,也會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