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指導
二、1、【手法分析/①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②渲染一種美的氛圍,為下文寫司機充滿希望的心情作鋪墊(或“為寫小屋留在司機腦海里美好而持久的印象作鋪墊”)。[4分。第①點1分;第②點3分,其中“渲染美的氛圍”1分,“鋪墊”1分,“充滿希望”1分。]】
2、【形象賞析/因為作品意欲塑造一個面對危險與悲劇的現實,仍充滿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的人物形象,所以,通過“軌道上的四次悲劇”這個情節,暗示司機是生活在充滿危險與悲哀的現實中,又通過“小屋與母女”的情節,表現司機雖然在惡劣的環境中,也沒有失去對幸福和快樂的憧憬與追求。[5分。形象概括2分,情節分析3分。]】
3、【意圖探討/作品前半部分,寫遠觀小屋與母女時,司機心中充滿了美好而幸福的感受;作品后半部分,寫司機在近距離與小屋和母女倆接觸后,卻感到極度的失望與傷心。思考:①遠的東西總是美好的,而近的東西往往是丑陋的。②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永遠不可超越的。③虛幻的東西雖然遙遠,但卻很美好;真實的東西雖然近在咫尺,但卻充滿恐懼與悲劇。[6分。分別答對“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內容的,各得2分;只要從“遠與近、理想與現實、虛與實”等方面作出合理思考的,得2分。]】
三、1、⑴開頭冬夜雪花的描畫預設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渲染了一種寒冷而寧靜的氛圍,與房內溫馨的火盆互為映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襯托。
⑵結尾再次描畫冬夜的雪花依舊寧靜唯美,為故事的結局營造一種落寞凄清的氛圍,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蒼涼的心情。
⑶將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靈,寄托了作者對這對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答對其中兩點即可,每點2分。也可整合起來,從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等方面作答。答“暗扣題目,烘托主題”或“首尾呼應、結構嚴謹”也可以得1分。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2、《雪夜》篇幅雖短,情節曲折離奇、出人意表。小說設計了3個出人意料的情節:第一個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躥進來搶劫;第二個意外是陌生人上樓行兇,卻從樓梯上滾落下來;第三個意外是警察上樓竟然找不到“兒子”,警長說明兩位老人早已喪子的真相。一連串的意外使小說跌宕起伏,讓人一驚一乍、一喜一憂,引人入勝。特別是作品的結局出人意料,落差感極強,文中一系列“兒子還活著”的假象之后,最后才由警長說明兒子早已死去的真相,給人一種突然轉變的奇特感受,富有藝術感染力。
情節的發展雖出人意料之外,卻又步步伏筆,前后呼應,情節構思謹嚴,絲絲入扣,十分周全。如陌生人“從樓梯上滾落下來”之前,就有“陌生人三步兩步躥上樓梯”(跑得急)和“陳舊的樓梯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舊樓梯不結實)作伏筆;開頭老倆口“別去打攪他”的談話,陌生人實施搶劫過程中,樓上的“兒子”卻一直沒有動靜,以及陌生人“學習也不點燈”的抱怨,也為結尾真相大白作伏筆。
(“曲折離奇”“伏筆照應”2點各占3分。舉例可以簡要一些。考查“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3、這是分析綜合和探究結合的題目,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均可,但必須扣緊文本,觀點明晰,言之有理,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