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指導
1.為什么小說要不惜筆墨,介紹盤石村坑塘里魚的來源?(4分)
2.作品為什么以“魚和水”為題?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5分)
3.小說最后,村主任哭了,這一哭可謂百感交集。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村主任這一“哭”
的理解。(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題。
遠與近
[美國]托馬斯•沃爾夫
在小鎮(zhèn)郊外離鐵路不遠的土坡上,有一所裝有別致的綠色百葉窗的潔白小木屋。屋子的一側是個園子,幾塊菜地構成整齊的圖案,還有一個結著熟葡萄的架子。屋前有三棵大橡樹,濃郁的樹陰遮蔽著小屋。另一側,生機盎然地長著一溜鮮花。整個環(huán)境彌漫著一種整齊、節(jié)儉而又樸素的舒適氣氛。
每天下午兩點過幾分,就有一輛特快列車路過這里。
二十多年來,每當這列火車駛近小屋時,司機就拉響汽笛,聽見這信號,便有一個女人出現(xiàn)在小屋的門廊并向他揮手。最初,她身邊偎依著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這小孩已經(jīng)長成一個體態(tài)豐滿的姑娘。每天,她仍舊和母親一塊向他招手。
司機老了,頭發(fā)變得灰白,他的孩子已經(jīng)結了婚。曾有四次,在前方的軌道上,他看見釀成的悲劇——一次是一輛輕便馬車,車上擠滿一排排面容驚恐的孩子;另一次,一輛蹩腳的汽車在鐵軌上拋錨,車上的人都嚇得呆若木雞;還有一次,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走在鐵路邊,完全聽不見鳴笛的警告;又一次,窗內(nèi)有人忽然尖叫一聲跳了出去。凡是像他這樣的人所能了解的悲哀和危險,他都遇到過。
但是,不管見過什么樣的危險和悲劇,在他腦海里留下的印象都不如那座小屋和那揮動胳膊大膽而自由地向他招手的女人來得深刻。這印象美好而持久,超然于一切不幸和毀滅之上。他認為自己已完全了解了她們的生活,直至她們一天中的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他決定將來退休時,一定要去尋找她們,對她們說說話兒,因為他和她們之間,已經(jīng)如此地融成一體了。
這一天來到了。司機終于走下火車,踏上月臺,到達了那兩個女人居住的小鎮(zhèn)。他在鐵軌上往返的歲月終結了,他現(xiàn)在只是鐵路公司里享受養(yǎng)老金的職工了。他慢慢地踱出車站走到街上。小鎮(zhèn)里的一切都顯得這么不熟悉,就像他以前從未見過它一樣。這果真是他經(jīng)過了上萬次的那個小鎮(zhèn)嗎?這些房屋難道真是他從駕駛室的高窗向外看到的那些房屋嗎?他走著走著,茫然失措的感覺愈加強烈了。
他終于站在他所搜尋的那所房屋面前了。他看到屋前那高大的橡樹、花壇、菜園和葡萄架,以及遠處閃光的鐵軌。
是的,這正是他所要找尋的那幢房子,他所一心向往的目的地。現(xiàn)在他既然已經(jīng)找到了它,他既然已經(jīng)來到這兒,為什么他的手還畏縮著不敢推門?為什么這城鎮(zhèn),這道路,這通往他熱愛之地的入口,卻變成像某些丑惡的夢境中的景色一樣那么陌生呢?為什么現(xiàn)在他感到這么彷徨懷疑和絕望呢?
最后,他敲了敲門。很快,門開了,一個女人站在他的面前。
頃刻間,他感到一陣極度的失望和傷心,而且后悔來到這兒。他一眼就認出,現(xiàn)在站在面前以一種不信任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女人正是原來那個曾向他招過千萬次手的女人。但她的面容卻是生硬而消瘦,臉上的肌肉無力地松垂著,形成黃黃的“皺褶”,兩只小眼睛充滿猜疑,惴惴不安地打量著他。看到這般情景,聽到那不友好的言語,那種他從她的招手中所領悟到的那股大膽、自由和親熱勁兒,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