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指導
夜幕下的沱江是安靜的,卻也在不息地流淌著。倒映在水中的半輪明月,正被水面的波紋分成許多小塊,閃爍著,蕩漾著,緩緩地移動著。“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在另一條叫酉水的河里,月亮也一樣像一群金色的精靈吧。那水邊叫茶峒的街市還和昔日一樣寧靜嗎?
茶峒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我試著向鳳凰的人打聽,他們告訴我,茶峒離這里并不近,是個鎮,比鳳凰小許多,也破舊許多。我沒有接著問下去,沒有問他們知不知道翠翠,我相信他們會肯定地回答我,但我想問的是一個真實的人,就像打聽老家的一個故人一樣。聽說在茶峒的一個小島上有一座翠翠的雕像,是一幅沉思的模樣,后面還有那只大黃狗。我無法想象雕像的動作和表情,其實也不愿去設想。忽然似乎明白了,翠翠應該是沒有固定形象的,她就應該像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樣,以不同的姿態、不同的美麗留在不同人的想象里,時間越久遠,就越朦朧。
我可以承受沈先生的離去,我可以在鳳凰的老街上,或在我的書桌前深切地緬懷他。但是,我不愿接受翠翠的不存在,我相信她曾經就生活在這一帶,我知道因為她的存在,這里后來就有了許多叫翠翠的女子,鳳凰就出現了許多店鋪客棧。在街邊上,我隨手翻開一本書,書中有兩句詩一下撞開了我的眼簾。“渡口一條烏蓬船,仿佛夢境淚濕衫。”茶峒,你真的就在這沱江的上游?翠翠,你真的只能留在人們的夢境里嗎?
話又回到開始,難怪我在看《邊城》時總有一絲莫名的傷感,原來這里面有沈從文那么深沉的情感,那么厚重的嘆息,那么執著的呼喚。這種情緒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翠翠是那么美好,她身上集中了人世間最珍貴的美,然而翠翠又是悲劇的,她相依為命的爺爺去了,愛她的人為她“淹壞了”,而她愛的人卻已遠走他鄉。“這個人也許永不回來了,也許明天會回來。”我無法回避內心的傷感,我知道很多人就因為這句話而不到鳳凰。我懂得愛是一種至真的美,而一種沒有結果的愛呢,或者說一種似有似無的從沒有表達過的愛呢,它也美嗎?
鳳凰漸漸模糊在雨霧里,聽濤山也變得亦真亦幻。我忽而又想起了昨夜的一江河燈。河燈只碗口大,中間點著個小小的蠟燭,放燈的人在上游把河燈放下,河燈就隨著沱江的輕波緩緩流去。據說每一個河燈都寄托著人的一個心愿或一個祝福,它會一直漂到你看不見的地方,然后出現在你要祝福的人的夢里。有一會兒,我恍惚得分不清,哪些是河燈,哪些是星星,哪些是沱江里的碎月。
(節選自《散文》XX年11月號)
1. 文章的開頭結尾都寫到了一江河燈,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答:
2. 在第四段中作者對水中月亮的描寫,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