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詩詞鑒賞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后,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竟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題目。(8分)
阮郎歸 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①
向子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③云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④還。
【注】 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中原盡失。②向子:南宋初年主戰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鸞輅:帝王所乘的車駕。
(1)這首詞的上片是怎樣表現“斷腸”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起筆設境,渲染氛圍: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陰冷蒼涼。②展開聯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國家蒙難,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懷,強化情感:彤云密布,關山重重,肝腸寸斷。(評分建議:答出任兩點即可,每點2分。)
(2) ①對中原盡失、二帝被擄的傷痛之情。(1分)②對“靖康之恥”難以忘懷、難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對故國故君的思念之情。(1分)
【詩歌賞析】
首兩句寫作者風塵仆仆于鄱陽道上,正值大江南北風雪迷漫,想起靖康二年徽欽二宗被俘北去,至今已近十年。“易水寒”意味著生離死別和誓殺強敵。“同云”兩句,從“遙知”生發而來。“同云”亦作“彤云”,指下雪前密布天空的陰云。“三關”,泛指中原關塞。極目北望,只見山外有山,連綿不斷,自己所熟悉的花都汴京和中原父老,已經是不可能見到了。思念及此,怎不令人心碎欲絕。
下片承上而來。“天可老”三句是痛心國恥未雪。“頻聞”兩句表達了作者切盼和懷疑的心情。經常聽說朝廷派遣使臣去金國向二帝問候,但究竟何時二帝才能返回南宋呢?鸞,本為車上的鸞鈴;輅,是車上的橫木,此處以鸞輅代表帝王的車駕。作者在這結束的兩句中針對主和派打著“迎還二圣,恢復中原”的旗號,實際上卻在順應著高宗不可告人的內心活動,即是并不打算部署軍事力量揮師北上,只求屈膝茍安,稱帝于江左。這是因為如果南宋出師節節獲勝,金國就會送還二帝,而他就得讓位于欽宗。高宗既無北上恢復中原之意,二帝也不可能南歸,亡國之恨也就難以消除。作者不能明說,只是以“頻聞”
“幾時”進行暗示,使讀者領會其弦外之音。
7.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問題。(8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江上秋夜
道 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①翻葉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