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
【注】①元裕:宋哲宗8歲即位時年號碼蘿宜仁皇后聽政。②垌:(jiōng)遙遠的郊野。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制。③薰:一種香草,蕕:(yóu〉一種有臭味的草。④噬臍:用嘴咬自己的肚臍,喻不可及。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疾頹靡之俗 疾:痛恨
b.將以綱紀四方,比隆三代 隆:興盛
c.有之于外,蓋己厚矣 厚:優待
d.轍疑吾君臣兼南邪正 疑:懷疑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臣而不言,誰當救其失者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b.知虎豹之欲食肉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c.旦君子小人,勢問冰炭 存者且偷生
d.奔走庶務,無所偏廢可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證明“君子小人不可并處”觀點的一項是( )
①臣而不言,誰當救其失者
②疏君子,任小人,則主憂國殆
③一蕉一獲,十年尚有臭
④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欣慰
⑤必將殘害正人,漸復舊事,以快私忿
⑥惟陪下斷自圣心,勿為流言所惑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⑤ d.②③⑤
4.下列各項中對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雖然皇上聰明圣智,想用綱紀整頓天下,可是宣仁后卻被元豐舊黨的言論迷惑,想重用元豐舊黨的一些人,蘇轍的進諫,才使她醒悟。
b.香革和臭革相處在一起,結果只能是臭味充斥。蘇轍以此來比喻君子與小人共處相爭,最終小人必勝、君子必敗的道理。
c.蘇轍希望皇上能堅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去舉薦任用朝廷外的那些元豐日黨,否則就有后悔莫及的事發生。
d.從此文可以看出蘇轍是一位政治頭腦清醒、敢于犯顏直諫的忠賢之臣,對皇上和宣仁后燒之以理,動之以惰,宣仁后同意了他的主張。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子無窮者,彼旦惡乎待哉?逍遙游) (4分)
(2)方今之時,臣以神通而不以自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應丁解牛)(3分)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3分)
答案:1.d(疑:擔心之意)
2.a(a項,都是連詞,如果。b項,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c項,況且,遞進連詞;姑且,副詞。d項,句末助詞,陳述語氣;后者句中助詞,舒緩語氣)
3.d(①提出觀點的緣由;④這只是敘述的材料,尚未論證;⑥是解決問題部分)
4.a(張冠李戴,是“先帝”聰明圣智,想用綱紀整頓天下,不是“皇上”)
5.(1)至于順應天地萬物之性,駕馭六氣的變化,邀游在無窮無盡的境界的人,他還依靠仰賴什么呢?(4分,關鍵點:乘、正、辯、待以及者、惡,句意要通順)
(2)現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觸(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3分關鍵點:“神”“官知”“神欲”以及省略成分等,句意要通順)
(3)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3分,關鍵點“士”“弘毅”“因為”等,句意要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