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
閱讀題作題的關鍵是閱讀,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題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閱讀方法上下功夫,讀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應試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點:
1.轉變閱讀觀念
一般同學讀古文,往往死摳字詞,背誦多義實詞的義項,死摳文中虛詞的用法,一個勁兒地挖通假、活用,反復辨識文言句式,走的是學習古漢語的路了。也就是說,把古文當作學習古漢語的材料來對待。這樣做,就平時的學習而言,也許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顯然是不上路子的。這里談的“轉變閱讀觀念”,首先要把古文當作文章來閱讀,因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們把《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的要求與對現代文閱讀的要求作一對照就會發現,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這也表明要把古文當作文章來閱讀。再從高試題本身來看,強調根據語境答題,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說明要把古文當作文章來閱讀,而不能只把它當作學習古漢語的材料來對待。
2.注重復習課本
有人誤認為高考語文試卷不考課本,因此在復習中把課本扔在一邊。這種看法和做法顯然是不恰當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實詞“拔”、“附”、“乘”、“北”、“反間”、“南面”、“鼓噪”、“擾亂”、“竟死”、“將兵”、“曲折”、“結發”、“諷”、“哂”、“遇”、“務”等幾乎全是課本上學過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虛詞“以”、“于”、“既”、“無”、“為”、“焉”、“因”等,全是課本上學過的;試題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課本上學過的。更何況有的試題還直接引課本中的文句與閱讀材料中的文句配對成題呢?
曾經多次參加高考命題的章熊先生在談及文言文復習時,曾經建議考生在高考前認真讀幾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他認為這些文章里,有著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對文言文的全面、綜合復習,這對積累語言材料,建立文言語感,提高閱讀和解題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說得相當精辟的,我們應該遵從。
我還要建議同學們在復習階段認真閱讀過去列入課本,現在移至讀本的古文,如《荊軻刺秦王》等;認真閱讀過去置于讀本現在移入課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適當練習課外語段
這里所說“適當”一是從量上說的,我們固然要做課外的語段閱讀練習,沒有一定的練習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應是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強調練習的效果。二是從質上說的,應該有所選擇,而不要盲目地做練習。我們認為質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試的古文閱讀題。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試題。因為這樣的試題選文規范,試題規范。在練習中還可以找到命題的規律,解題的竅門。
三、答題技巧
(一). 翻譯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