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文言文閱讀
從這些年高考選用的文言文看,無非兩種文體,一是人物傳記,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議論文)。只要我們能夠了解一種文章的基本寫法,從這方面入手去解讀文章,一般是能夠讀懂文章、讀清文章的。
下面說一下文言文人物傳記的基本寫法。
人物傳記一般分為三個部分:
1、簡介人物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
①.姓名、字號;②. 籍貫;③.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經濟狀況,及祖父、父親等的學識、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況;④. 學識;⑤. 性情;⑥. 舉薦或科舉功名情況;⑦. 最初任職情況等。這部分內容多在開頭。如果寫到事件,多與家庭、學識、性情有關。
2、人物的主要事跡。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閱讀時可以按事情分層,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內容:
(1).時間,注意年號及相關的具體年代,古代紀年主要用的是年號紀年法和干支紀年法。年號紀年的標志是:①. 年號+初,如:乾元初;②. 年號+具體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號+中,如:天監中;④. 年號+末,如:建安末。干支紀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詞兒。
(2).地點,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點明確介紹出來外,要注意“知、守、除、遷、貶、改”等詞語后面所帶的地點,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陽,即為擔任襄陽太守。
(3). 官職,主要注意擔任什么官職,擁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體權力,具體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遺,是諫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進諫方面的事,因為事情與職權密切相關,擔任什么職務,就會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賣什么,吆喝什么”。這“時、地、職”是事情分層的“三標志”,一般來說,“時、地、職”有一點發生變化,事情就會隨之發生變化,因為“時、地、職”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會不同,據此,可以把事情分開層次。
(4).人物,特別注意人物之間的關系。在人物傳記中,因為許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員,所以,他們涉及的關系主要有:①. 與皇帝及上級之間的關系;②. 與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間的關系;③. 與下屬之間的關系;④. 與黎民百姓之間的關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會涉及到與他(她)直接相處之人及間接影響之人的關系,很多與家庭背景有關系,比如受祖父、父親影響等。
(5). 事件,特別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處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態度、觀點,處理后的反映與效果,得到的評價等。
3、人物的性格作風。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等三種情況,多在文章結尾,有時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內容:(1). 作者的直接評價。如:史遷曰:……;(2). 注意對其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所作的簡評性語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 從辭色的褒貶看作者的感情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作者也會按照人物性格、作風去組織人物事跡,以此來表現任務的性格特點和道德品質。這就要求閱讀時把人物的性格、作風與人物事跡聯系起來,讀明白某一事跡要表現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風。
其實,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只有篇幅長短之分,內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這種基本寫法,就會尋蹤覓跡,把人物事跡讀個清清楚楚,這樣就能夠作好信息判斷題(9題)和內容概括與分析題(10題),再能夠把實詞、虛詞放到語境中加以推導,也一定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實詞、虛詞意義和用法的正誤,進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會比較準確地翻譯好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