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專題二知識歸納與點撥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b. 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c.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
不知東方之既白。
d. 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
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3. 下列各組句子,表明文天祥所受的死亡威脅完全不是來口敵人(元軍)的一組是( )
a. 詆大酋當死。
真州逐之城門外,幾彷徨死。
b. 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
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
c. 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
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d.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
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干過其門,幾落賊手死。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的悲劇是雙重的:既有來自敵人的懸購追捕,又有來自我方內部的誤解中傷。
b.這段文字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總的概括,用“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句統領下文。第二層,用18個“死”組成排比句寫作者經歷的18種險境,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堅定和毅力非凡。最后三句一層,渲泄悲憤的情懷。
c.文中兩次用“嗚呼”表達了深刻的思想感情。第一個“嗚呼”引出種種及于死的危難,說明作者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第二個“嗚呼”又把思想感情推進一步,抒發了出生入死而國事難為的傷痛。
d.“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是說痛苦的遭遇過去后再回味當時的痛苦,并憧憬苦盡甘來的美好前景,心里百感交集。
二、綜合應用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賈魯,字友恒,河東高平人。幼負志節,既長,謀略過人。延祐、至治間,兩以明經領鄉貢。泰定初,恩受東平路儒學教授,辟憲史,歷行省掾,除潞城縣尹,選丞相東曹掾,擢戶部主事。未上,一日覺心悸,尋行父書,筆勢顫縮,即辭歸。比至家,父已有風疾,未幾卒。
魯居喪服闋,起為大醫院都事。會詔修遼、金、宋三史,召魯為《宋史》局官,選魯燕南山東道奉使宣撫幕官,考績居最,遷中書省檢校官。上言:“十八河倉,近歲淪沒官糧百三十萬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貧民流亡,宜合先正經界,然事體重大,非處置盡善,不可輕發。”書累數萬言切中其弊。俄拜監察御史,首言御史有封事,宜專達圣聰,不宜臺臣先有所可否。升御史臺都事,遷山北廉訪副使。復召為工部郎中潔奉公,言考工一十九事。
至正四年,河決白茅堤,又決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墊①,壯者流離。帝甚患之,遣使體驗,仍督大臣訪求治河方略,特命魯行都水監。魯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復數千里,備得要害。為圖上進二策:其一,議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其二,議疏塞并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會遷右司郎中,議未及竟。其在右司,言時政二十一事,皆見舉行。調都漕運使,復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一日京畿和糴②;二曰優恤漕司舊領漕戶;三曰接連委官;四曰通州總治③豫定委官;五曰船戶困于壩夫,海運壞于壩戶;六曰疏浚運河;七曰臨清運糧萬戶府當隸漕司;八曰宣忠船戶付本司節制。事未盡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淪入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將隳兩漕司鹽場,實妨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