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知識匯編
簡報一般都有固定的報頭,包括簡報的名稱、期號、編發單位和發行日期。
1、簡報名稱 印在簡報第一頁上方的正中處,為了醒目起見,字號易大,盡可能用套紅印刷。
2、期號 位置在簡報名稱的正下方,一般按年度依次排列期號,有的還可以標出累計的總期號。屬于“增刊”的期號,要單獨編排,不能與“正刊”期號混編。
3、編發單位,應標明全稱,位置在期號的左下方。
4、發行日期,以領導簽發日期為準,應標明具體的年、月、日,位置在期號的右下方。
報頭部分與標題和正文之間,一般都用一條粗線攔開。
有些簡報根據需要,還應標明密級,如“內部參閱”、“秘密”、“機密”、“絕密”等,位置在簡報名稱的左上方。
報尾部分應包括簡報的報、送、發單位。報,指簡報呈報的上級單位,送,指簡報送往的同級單位或不相隸屬的單位,發,指簡報發放的下級單位。如果簡報的報、送、發單位是固定的,而又要臨時增加發放單位,一般還應注明“本期增發(單位)”。報尾還應包括本期簡報的印刷份數,以便于管理、查對。報尾部分印在簡報末頁的下端。
五、簡報的寫作要求
第一、抓準問題,有的放矢。簡報應該圍繞本單位的實際,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鮮、最為群眾關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一是圍繞領導決策,抓“超前型”問題。在領導進行某項活動或者將要討論決定問題之前,搞小超前,努力收集與此有關的情況,經過篩選加工、研究提出可供領導參考的建議和方案。二是在領導決策之中,抓“追蹤型”問題。努力掌握決策貫徹執行的情況、各方面有什么反應、發生什么偏差,迅速地反饋給領導,使領導能及時糾正偏差,使決策逐步完善。三是要著眼大局,從小中見大。收集情況時,就要從全局考慮,從小處著手,深入上點,“解剖麻雀”,抓住有代表性的小問題,作推廣放大的思考,挖掘和開拓更廣泛深刻的涵意。四是抓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領導去認真研究和解決,制定符合實際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所以,必須花氣力積極地收集,捕捉這類信息,抓這類的問題,提供領導參閱。五是注意抓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對這類問題若不及時發現和注意解決,而任其發展,可能會釀成大問題,給工作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六是抓突發性問題。如假期寢室大范圍被盜,直接關系到學校治安管理和全體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這類信息后,應迅速向領導報告。
抓準問題,應該注意四點:1、從全局著眼。簡報的作者必須站在單位領導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去觀察事情、分析問題。一定要跳出自己工作崗位的“小天地”,放眼全局,做到“全局在胸”。2、善于抓趨勢。所謂趨勢性問題,既不是偶然發生的問題,也不是個別的問題,而是反映事物發展的動向性問題。這種動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論哪一種,只要及時抓住,就能提煉出有針對性的好的簡報主題。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趨勢,了解了本單位工作和生產下步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再去觀察問題,就能是非清楚。符合事物發展方向的先進經驗、障礙事物發展的不良傾向以及事物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都是撰寫簡報應該抓準的問題。3、善于抓苗頭。所謂苗頭性問題,就是那些代表新生事物的先聲、新創造的火花、新經驗的先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采寫簡報應該對這種代表事物發展方向但還處于萌芽狀態的苗頭性問題予以高度的注意。不能只注意那些眾所周知的典型性事物,還必須特別留神尚未引起人們注意的細小之事,認真剖析,放大比較,沙里淘金,抓出“小中見大”的帶有典型意義的問題,用簡報宣傳、反映。4、具備工作敏感。所謂工作敏感,是指作者對于單位內外各種客觀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預見事物發展進程的能力,以及能夠及時、準確反映事物的能力。我們要抓準問題,從長遠看,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敏感。工作敏感不是一日之功,它是長期學習、觀察和實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