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類四年聯考題匯編1月
漢代儒學竭力把儒學準宗教化。它亦渲染“天人感應”“災異之變”的方式,來節制皇帝的行為。董仲舒說:“刑罰不中則生邪氣……上下不和則陰陽繆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視、聽、思”五種行動如有不當,就會引起五行的變化和四季的失常。這些言論用“天”來警示和恐嚇人君,對肆無忌憚的皇權多少有一點威懾性。
韓愈、二程、朱熹等人開創的宋明理學或稱道學,演繹出一個“堯以是傳之舜,……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以后又經韓愈、朱熹傳之后世的儒家“道統”。道統首先是思想學術的統系和精粹,認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所表達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諦,把“道統”從“政統”“皇統”中獨立出來甚至凌駕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來拒絕和匡正當朝執權柄者的悖謬之言和隨意之政。道統也體現為古代賢君良臣面對各種情形時的行為舉止,構成一種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貴為天子也必須從小學習和終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來恐嚇“人君”,一方面用“道統”來干預“政統”,儒學和儒士對于皇權專制主義構成一種事實上的制衡力量。如果從權利制衡的角度來理解,就不好說儒學思想純粹是專制主義的工具。
1.下列各項不屬于作者用來澄清“專制主義與孔孟之道的關系”內容的一項是( )
a.專制主義與封建主義原本是兩種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漢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原來就包含著諸如“君臣友道”之類的觀點。
c.在締造中國專制主義傳統的過程中,法家的作用決不亞于儒家。
d.董仲舒以后的儒學對于皇權專制主義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答案 a
解析 a項談的是專制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關系而非與孔孟之道的關系
2.關于文中“儒家道統”,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明理學認為“儒家道統”源自堯舜,,歷經孔孟等人,由韓愈、朱熹傳之后世。
b.“儒家道統”是儒家思想學術的統系和精粹,它認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諦。
c.“儒家道統”獨立于“政統”“皇統”之外,甚至凌駕于它們之上,起到了一種制約作用。
d.“儒家道統”就是古代賢君良臣面臨各種情形時的行為舉止,是一種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
答案 d
解析 d項“古代賢君良臣面對各種情形時的行為舉止”是“道統”的具體“體現”,而非“就是”
3.根據文中信息,下列推斷恰當的一項是( )
a.“儒表法里”或“陽儒陰法”的說法表明法家是專制主義的思想資源,而儒家不是。
b.漢代儒學認為,五行的變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動不當而引起的。
c.“天人感應”“災異之變”的說法,對警示和恐嚇人君、制約皇權起了決定性作用。
d.為防止執政時有悖謬之言和隨意之政,古代天子須從小學習和終生遵循儒家道統。
答案 d
解析 a.儒家也是專制主義的思想資源,不是“主要的”,從結尾“純粹”一詞也可以體味出;b.人君行為
不當并不是引起五行變化和四季失常的唯一原因;c.“有一點威懾性”,故“決定性作用”不正確。
十五、(山東省聊城冠縣一中XX屆高三上學期階段性檢測)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