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分析綜合
解析 本文不是駁論文,“歷來對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只是說明情況,作用如b、c、d三項所示,所以a項表述不當。
4.下列不屬于作者提出自己觀點的根據的一項是(★) ( a )
a.歷來多認為,這是比喻猶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
b.《漢語大詞典》釋“烏鵲”,其一義即指“烏鴉”。
c.古代文學中烏鴉的出現可以預示王業的歸屬。
d.王堯衢、蘇軾、羅貫中和趙翼對這幾句詩的闡釋和引用。
解析 “歷來多認為……”一句指明歷來多數人的觀點,并不是作者立論的依據。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
a.《赤壁賦》《三國演義》《赤壁》詩把《短歌行》的寫作時間定為赤壁之戰時,這是文學家的想象和推測。
b.毛宗崗的評論旨在揭示《赤壁賦》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圖和羅貫中有意安排曹操橫槊賦詩這一情節的目的。
c.作者對《短歌行》中“烏鵲南飛”等句的理解與蘇軾、羅貫中、趙翼的觀點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僅對《短歌行》中“烏鵲南飛”等句的理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闡明“烏”作為王業的意象由來已久。
解析 “完全一致”錯誤。作者的觀點在文中以“曹操這里所慨嘆的……”一句顯示,
蘇軾等人的觀點在文末以“他們都有……是明顯的”一句表明,只能說基本相同。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6~8題。
核心提示:散文名家的個人筆調
散文中的閑話筆調
吳永福
散文寫作中,最有興味的或許就是筆調了。筆調,是一個作家成熟的標志。現代散文中,有一種甚為風行的筆調,就是閑話筆調。胡適曾說:“白話散文很進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發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這一類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含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很像笨拙,其實卻是滑稽。這一類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了。”可見所謂閑話筆調就是談話風格的,或者說用談話方式來作文。
此種筆調經周作人、林語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靈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之說。此
種談話風格的小品文筆調,林語堂甚為醉心,并在許多文章中反復申說。林語堂因甚為欣賞談話風格的行文,還力主擴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來挑戰古文的簡潔,就不足為訓了。用談話方式來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畢竟不完全等同于談話。若是真將那種談話過程記錄下來,也夠得拉雜,更不用說話題的游移了。梁實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簡練,就要明智得多。呼應于周作人的說法,林語堂主張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但又格外地張揚了幽默。幽默可為行文增添風趣,但若過分大張旗鼓地提倡,則本身可能成為一個幽默。
閑話筆調是散文中較為自然的言說方式。此種筆調是用說話來交流的,心中存有一個交談的對象,如此即可展開交流。至于所談的題目并未限制,照林語堂的說法,正是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所不談。不過,作家的言說仍不離心靈或性情,因而所談的題目也是有喜惡的。但不妨假定讀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達成溝通。此種筆調雖說有一種涵蓋作用,但并不礙于各人的談論,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創作以閑適為主,從而講求所謂生活的藝術。但在退隱的心態下,也不無書齋生活的苦悶,于是于閑適中滲出一股苦味來。林語堂雖說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談,不無名士作風。至于以幽默見長的,或許要算梁實秋。但梁實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過是用來抵斥種種不雅的,所謂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為幽默而幽默,則并不見佳。他顯然是過于著重幽默了,并以之作為作文的主旨,卻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實,幽默表現于文中,多是一種點綴,可為行文增添諧趣,但若要從頭到尾地幽默下來,就往往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