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復習——古詩鑒賞專題
答案:(1)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傲步裙、堅貞自勵的情懷。(意思對即可)(2)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山雨過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二、知識梳理
思想內容主要是指詩歌的立意;古人云:詩言志。“志”是指志向、報負、愿望、情懷等。一般地說,唐詩重情,宋詩重理。古詩中常見思想感情有:
憂國憂民 建功報國 懷古傷今 蔑視權貴 憤世嫉俗
懷才不遇 寄情山水 歸隱田園 登高覽勝 惜春悲秋
思鄉懷人 長亭送別 思鄉念親 相知相思 別恨離愁
此外思想感情還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題材類型與思想感情
1. 送別詩: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
2. 懷古詩:或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
3. 戰爭詩: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4. 思鄉詩: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5.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詩:或表達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傷感,或體現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或借景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達自己的高潔品質
高考題中的思想感情歸類:
XX年各地高考詩歌題材多樣,這些題材基本涵蓋了古代詩歌的內容,覆蓋面較廣。我們粗略作了統計,主要涉及以下的題材:
寫山水田園的:黃庭堅《題竹石牧牛》、陶淵明《移居(其二)》、譚敬昭《粵秀峰晚望》
題竹石牧牛 并引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遺牛礪解!牛礪解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伯時:宋茂名畫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
宋代繪畫藝術特別繁榮,題畫詩也很發達,蘇軾、黃庭堅都是這類詩作的能手。本篇為蘇軾、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圖題詠,但不限于畫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題發揮,憑空翻出一段感想議論,在題畫詩中別具一格。
移居二首(其二)(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寫閑居逸趣的:蘇軾《東坡》、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無名氏《正宮•叨叨令》、李商隱《端居》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
[背景點擊]
蘇軾從政之道充滿了荊棘。他44歲任湖州知府的時候,以文字遭讒,被控入獄。獲釋后,45歲被謫黃州。他在黃州溪山的東坡拾瓦礫、刈草,于大雪中做成“雪堂”。題為“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士。躬耕自食,過著簡單的生活。暇時讀書作詩,曾寫了這首題名《東坡》的詩,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他對逆境處之泰然的心情。
東坡本是一地名,在當時黃州(今湖北黃岡)城東。原是幾十畝荒地,后撥給詩人開墾耕種,于是詩人自號東坡,也許就是因為這段山路就象是他的經歷和遭遇一樣曲折坎坷。從中也可看出詩人開闊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