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復習——古詩鑒賞專題
寫出賞景有懷的自得.不論飲食,起居都如此愜意,實在不像貶謫生活.
[詩文大意]
雨后月出,東坡的夜色更覺清新, 趕巿的人已經散盡,只有自己這樣的山野之人踽踽獨行。 不要嫌棄山路滿是巨石,坎坷難行, 我正喜愛杖履聲鏗鏗,清越可聽。
人月圓•山中書事(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①。孔林喬木②,吳宮蔓草③,楚廟寒鴉④。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⑤。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注釋]
①詩眼:詩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東曲阜。 ③吳宮:指吳國的王宮。
④楚廟:指楚國的宗廟。 ⑤投老:臨老,到老。
[賞析]
《人月圓》小令題名《山中書事》,實為懷古,借感嘆古今的興亡盛衰表達自己看破世情、隱居山野的生活態度。全曲上片詠史,下片抒懷。開頭兩句,總寫歷來興亡盛衰,都如幻夢,自己早已參破世情,厭倦塵世。接下來三句,以孔林、吳宮與楚廟為例,說明往昔繁華,如今只剩下凄涼一片。下片轉入對眼前山中生活的敘寫,雖然這里僅有簡陋的茅舍,但有詩書萬卷。喝著自釀的松花酒,品著自煎的春水茶,幽閑寧靜,詩酒自娛,自由自在。
寫羈旅懷鄉的:王罔運《曉上空泠峽》、魏初《鷓鴣天》、周密《夜歸》
曉上空泠峽① (王罔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 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敢治抱負,然而屢遭控訴,于是絕意仕進,歸而授徒。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后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寫送別友人的: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嚴維《丹陽送韋參軍》、韓琮《暮春浐水送別》、楊萬里《三江小渡》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全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寫邊塞風光的:張籍《涼州詞(其一)》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鑒賞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紀中葉,安西和涼州邊地盡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向西一段也為吐蕃所占。張籍在涼州詞中表達了他對邊事的憂憤。
這首《涼州詞》用濃厚的色彩描繪西北邊塞風光,它宛如一幅風景油畫,遠近景的結構,層次分明,明暗的對比強烈。畫面上的空間遼遠,沙漠廣闊,中心展現著一列在緩緩行進的駱駝商隊,詩的思想感情就通過這一駱駝隊的行動方向,集中表現出來,從而收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寓虛于實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