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復習——古詩鑒賞專題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答題示例: 早 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四、課堂練習
1、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未展芭蕉 (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開。這首詩以精妙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見長。請聯系全詩,對劃線詩句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詩人想象卷起的芭蕉葉(2分)像一封深藏著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書信(2分),從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遙想未來景象,和煦的東風吹來,芭蕉葉就要漸漸展開,就像春風偷偷拆開這封書信(2分),使美好的情愫顯露在無邊的春色中。
2、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注:這首詩寫于劉禹錫貶官朗州后。
(1)一、二句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流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鶴?
參考答案:(1)運用對比,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構成對比。流露出詩人豁達樂觀的心境。
(2)詩人寫“沖天而上的鶴”,將天高氣爽、白鶴凌云的景色與自己充滿詩意的情懷熔鑄在一起,表現出一種豪邁之情: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3、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首詩是怎樣運用襯托手法的?
答案示例:詩歌第二句以紅葉青山的美景反面襯托對朋友的留戀之情,第四句描寫滿天風雨正面襯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3、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霜天曉角 題采石蛾眉亭(南宋 韓元吉)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題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礬,在今安徽省當涂縣附近,古代歷來是防守長江的要地,南宋時,宋、金交界的軍事重地。
虛實結合是這首詞的特色,請就這一特色賞析“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3分)
參考答案:(“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一句既寫了天近傍晚、江潮洶涌、狂風勁吹的景象,又寫了在朦朧之際,仿佛聽到了邊防軍蒼涼悲壯的笛聲。這樣由實到虛、半實半虛、虛實結合的寫法,巧妙地將眼前之景和詩人心中對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機地糅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