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考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2.從文中看,第二段中的“普遍和諧”的“普遍”包括哪些范疇?現代詮釋認為,“普遍和諧”的條件是什么?
“普遍”包括: 。
“普遍和諧”的條件是: 。
3.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看,作者為什么強調“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內圣外王’的高調”?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含標點不超過45個字。)
4.最后一段的兩個“這一點”分別指什么?(各用一個成語結尾)
前一個指: 。
后一個指: 。
5.下列說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兩項是( )( )
a.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應當繼承弘揚,不應當摒棄。
b.今天提倡“普遍和諧”觀念,有助于矯正人在征服自然中危害自然的做法。
c.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科學詮釋,體現了中國人的現代文化觀念。
d.“天人合一”的觀念,今天也可以付諸新的含義而加以利用。
e.“內圣”不是“外王”的主要條件,今天不應該倡導。
(七)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莊子與屈原,是中國哲學史與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巨星。他們同時出現于戰國時代,莊騷比翼,哲詩輝映,代表了我們民族在思辨與審美領域中達到的高峰。
莊子是一位將認知與審美融為一體的哲人,他的人本論哲學,讓人們追思“有限的個體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帶有一種詩意的光輝。一部探討哲理的《莊子》,充滿了藝術想象、浪漫情景和濃郁的抒情。以“辯多而情激”著稱的莊子,正是在理智與情感、哲學與詩中間尋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詩意的人生。莊子既是哲人,又是詩人,確切地說,他是一位“哲詩”。屈原則恰好是詩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詩哲”。他不僅寫出了《天問》那樣廣泛涉及宇宙、神靈、萬物、歷史、政治、人生問題的哲理詩,以諸子式的懷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詢宇宙、歷史與人生之謎,即使《離騷》、《九章》、《九歌》這類抒情詩篇,也都蘊含了一種深邃的哲學意識,表現出詩人對自然哲學、歷史哲學、人生哲學的思考,屈原既是詩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現,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詩歌或藝術的范疇,而達到了整個文化精神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