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考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3.第④段畫線句子表現了 (不超過10個字);與第⑥段中“外部文化”相對應的概念應是 文化。
根據文意,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下列幾座城市的文化特點;
①廣州: ;
②上海: ;
③北京: 。
4.下面對本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由于城市文化格局的變化,北京成為“另類”藝術和先鋒藝術的樂土、圣地。
b.城墻、茶館和四合院,代表了典型的北京傳統的城市文化。
c.從文化地理學上比較,是為了證明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規劃不同,現代化取向勢必也不能相同。
d.上海的主要文化特色和優勢,就是直接吸納世界文化的相應機制,但沒有獨特風格。
e.北京要想靠近主流文明,必須在城市建筑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氣質諸方面加以改進。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書選)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造性的閱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做正文,把書籍當做注解;聽別人發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說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幾乎一切創造欲強烈的思想家都對書籍懷著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談到“文殛”,即因讀書過多而被文字之斧砍傷,喪失了創造力。叔本華把讀書太濫譬作將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的思想的跑馬場。愛默生也說:“我寧愿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本書,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過來,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軌道外面,使我成為一顆衛星,而不是一個宇宙。”
許多人熱心地請教讀書方法,可是如何讀書其實是取決于整個人生態度的。開卷有益,也可能有害。過去的天才可以成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為壓抑自己的偶像。愛默生俏皮地寫道:“溫順的青年人在圖書館里長大,他們相信他們的責任是應當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的意見;他們忘了西塞羅、洛克與培根寫這些書的時候,也不過是圖書館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時圖書館的藏書比現在少得多,否則他們也許成不了西塞羅、洛克、培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