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考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⑤兩個文化之都的差異清晰可見。一位中國留學生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比較過北京和巴黎:位于永定河之北的北京是典型中國式的“單岸城市”,塞納河橫貫的巴黎則是歐洲式的“雙岸城市”;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方正規整的“井田效應”,巴黎則是由中心向外擴散的“漣漪效應”;北京城市以西向和北向為主的發展潛含了一種“內陸取向”,而巴黎沿西北發展的“歷史性軸線”,表現了一種明確無誤的海洋取向。
⑥當代北京的現代化取向或許并不主要體現在城市規劃上,其現代文化在本土生長,已形成直接吸納世界文化的相應機制。后者曾經是上海重要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優勢之一。回過頭來看,經由港臺轉手倒賣外部文化,終究是難成大器、難以遠行的。令人遺憾的是,以“國際化”定位的許多中國城市的“現代化”——就城市建設面貌、價值取向和精神氣質等許多方面而言,都只是港臺文化的拙劣翻版,距主流文明相去甚遠;即便是北京文化,在這許多方面同樣是亟待改進的。
1.第②段說,圓明園“成為憑吊近十年文化的一個‘圣地”’,是針對哪些現象而言?(不超過30字)
2.第③段說北京“漸呈藝術之都巴黎的恢弘崢嶸之勢”,請簡要說明一下原因。(不超過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