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考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3.讀者自己有思想,并與作者思想產生交流。
4.b、d(a.愛默生并未反對學習他人。c.作者說的“開卷有害”,指的是盲目迷信束縛了自己的創造。e.本文主要是介紹愛默生的觀點而非表達自己的觀點。f.本文側重強調讀書要有創造性,并沒有說“為求知而閱讀毫無意義”。)
(四)
1.文化清流指的是漢末魏晉之際追求人性自由的文化潮流。反對為政治功利而扭曲自己。(或反對通過參政營謀個人功利。)
2.因為中國古代人事易受權威暗示而趕時髦。
3.率性而為,放蕩不羈 士族雙重性格的內在沖突。
4.對自身自由的渴望 對真正獲得自由的絕望。(或:尋求解脫的沖動與無路可走的痛苦。)
5.b、e
(五)
1.闡明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閱讀觀的重要性。
2.(1)指吃喝玩樂衣食居行等具體的用具與活動。(2)要點:利用白話的形式;講究文字技巧;欣賞玩味中國傳統的器物文化;抒發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情調。
3.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用魯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鑄國民靈魂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
4.ac
(六)
1.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觀念并不是科學真理 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必須進行現代詮釋
2.自然界、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內與外
3.歷史證明“內圣外王”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現代社會需要科學的管理系統調節矛盾和解決問題。
4.對古代傳統文化應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洋為中用
5.ae
(七)
1.①他的人本論哲學追求詩意的人生,他探討哲理時充滿了藝術想象。②他的《天問》具有諸子的探索精神,《離騷》等詩也蘊含了深邃的哲學思想。
2.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或:彼此滲透,整體錯綜發展。)
3.①文學自身兼含史哲的因素,呈現大文學狀態。②史著文學化(歷史文學化),史傳文學產生(文學歷史化)。③哲學詩意化,哲學藝術散文產生。(或“哲學藝術散文產生,詩化哲學出現。”)
4.c、e
(八)
1.(1)①影響力或激勵作用②超導性或引導作用 (2)兩種相伴而生、背道而馳的
2.(1)①美善結合,以善統美②反情以和其志 (2)①禁欲主義或禁錮②縱欲主義或放蕩
3.(1)審美與藝術必須有特定的社會倫理內容(2)審美文化應該成為國民精神的火花與前導(3)文藝有責任凈化人們靈魂,培養良好的國民素質。
4.a、f
(九)
1.d 2.a 3.c 4.b
(十)
1.a 2.c 3.c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