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程之專題學習12、直面榮辱
界定是困難的,但面對是簡單的。一句“勝不驕敗不餒”是最淺顯卻又最深刻的回答。為什么韓信受了胯下之辱卻成了歷史上高大顯赫,舉足輕重的人物?為什么司馬遷受極刑后還能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當然,也要問為什么名振一時的高官,名人轉眼間成為階下囚?
或許用巴金這一生能給出一個可能的答案,從《家》到《隨想錄》,在封建迷霧籠罩時,他呼喚青年人沖破“家”的束縛,成就了他的榮耀;經歷過那場文化浩劫,他退而總結。在創作的頂峰,他沒有驕傲自大,只是默默在創作的土地上耕耘;在文革期間,他用帶著憂郁的思想堅持,沒有像老舍一樣選擇立在太平湖中;在經歷了苦難屈辱后,他沒有跳出苦難開懷大笑,而是緊鎖眉頭,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武器——筆。他不寬恕文革,也不寬恕自己。
在人生的榮辱之間,在人生的高潮與低谷間,能做到坦然面對是多么不易。或者巴老的經歷是榮辱觀的最好做答。
【點評】
本文作者用“界定榮辱”難,“面對榮辱”不易巧妙地與話題銜接。“榮”與“辱”是沉重的,二者涇渭分明,然而界定又是困難的,作者就在這似乎矛盾的關系中,將“榮辱”道得明明白白。
題記醒目而令人深思,材料豐富,說理有理有據。篇末點題,回答了坦然面對榮辱是人生的高境界。
(四)雨 霧 獨 想
江南的雨霧總是斷斷續續,淅淅瀝瀝,沒有大漠黃沙的迅急,也沒有北國飄雪的大氣。但它卻更容易給人以遐想,以思考。
——題記
如果說,點點雨滴是人生屈辱的縮影,那么,不少靈魂就在雨滴中,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彎下了直立的身軀;但也有許多勇者,在暴風雨中挺直了腰桿,努力地抬起頭,只為雨后那一抹眨眼間的七彩。
如果說,彌漫的霧氣是人生榮耀的凝聚,那么有多少人在這茫茫霧海中迷失了自己前行的目標,又有多少人,在霧氣中,抖落一地虛幻的水珠。
一個踉蹌的身影從雨簾中走來,雨水沖洗不去他堅定的信念,腳下的水花攔不住他前行的腳步。他忍受著男子一生最大恥辱——宮刑的折磨,仍用他那支還歷史真實的筆,譜寫了一曲史家的“絕唱”。司馬遷笑著告訴我:人生屈辱只不過像一場雨,終究會被我們從頭頂上扯下來,踩在腳下。
黃州快哉亭畔,清泉寺的浣溪沙邊,那一彎明月,依舊守望著一個身影。
“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用他強有力的詩句,吹卻政治上的片片失意,他用他的氣度,他的胸懷包容了天下所有的雨,所有的屈辱。
在跨越時間的鐳射線里,一個瘦小的呻吟依舊忙碌在實驗室的瓶瓶罐罐中。只為那一克鐳,瘦小的身影奮力扎進那小山似的原料中。她——居里夫人,找到的不僅僅是那化學元素,更有那讓人窒息的榮譽。在如濃霧般的榮譽中,居里夫人揮了揮手,灑落一地叮當作響的獎牌。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獎牌寵壞的人。”
屈辱是雨,有人在雨打芭蕉的脆響中暗自神傷,徘徊不進,也有人在雨滴石穿中掩面哭泣。榮譽是霧,遠看時,是那么清晰,走進去時,卻又迷失了舊路,直到被輕若鴻毛的霧氣壓折了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