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程之專題學習12、直面榮辱
【學生佳作之三】
直面榮辱
羅田一中 葉斌 指導教師 何木新
榮和辱,是兩種不同的人性表現。不同的人在面對這兩種處境時,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有的人選擇冷靜的面對榮譽,忍讓地面對污辱,便成就了其千古美名;而有的人則是驕傲地面對榮譽;逃避地面對污辱,便造就了其退出歷史舞臺的尷尬。
XX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在面對榮譽時給我們做出了崇高的榜樣,生前他一直默默無聞,獲獎后他依舊是默默無聞,美籍華裔科學家高錕當他得知自己被評定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時,他并沒有表現出極大的興奮與狂喜,而是淡淡地說了句:“愛之有愧”。殊不知,這簡單的一句“受之有愧”便將一位偉人在在面對榮辱時所表現出來的淡定、冷靜的高尚品德。獲獎后他并沒有一味地肯定自己的作用,而是始終將功勞歸功于同伴,這也徹底地展現了一位偉人在面對榮譽所表現出來的謙遜與無私。
想起自己在生活中獲得一點小榮譽時就驕傲得搖頭擺尾的可恥做法就感到臉紅,與偉人相比,我還得好好修理自己面對榮譽時的態度。
所以,我們在面對榮譽時,應該學習高錕教授那種笑看云卷云舒、靜觀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的態度,從而成就自己人格上的輝煌。
那面對污辱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呢?這點上韓信給我們狠狠地上了一課。
青年時的韓信整天無所事是,在街道上游手好閑。一次被幾個市開無聊糾纏,要么以性命相搏,要么從他們胯下爬下。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何況“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咬緊牙關,默默地從那人胯下爬過。他選擇了忍讓,他選擇了沉默。于是他便奮發圖強,苦讀兵法,最終當上了那個令萬世矚目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位置,成為漢朝的開國元勛。
在面對非人的污辱時,韓信選擇了忍讓與沉默,并從中取“唯有一翻成就才方為人尊敬的深刻道理,于是,他的忍讓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他的沉默點燃了他人生路上的輝煌。
所以,在面對污辱時,我們應該學習韓信那種忍讓與沉默,并從中找到動力。應該明白“不鳴則已民,一鳴驚人的道理”。
在面對榮譽時,選擇不同的態度也許只在一念之間,而其中對應的人生境況卻在千里之外,所以在面對榮辱,請找準自己的榜樣。
【點評】
開頭開門見山的列舉兩種不同的對待榮辱的態度,指出其不同結局,觀點鮮明。然后以美籍華裔科學家高錕得知自己被評定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時的淡然態度展現了一位偉人在面對榮譽所表現出來的謙遜與無私。再以青年時的韓信從別人胯下爬過,選擇了忍讓與沉默,最終當上天下兵馬大元帥,成為漢朝的開國元勛的事例,這古今中外事例,論點集中而富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