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程之專題學習12、直面榮辱
87.你不詆毀死者的名聲,你的名聲才能永存。 ——薩迪
88.只有善行才會為你帶來聲譽。 ——薩迪
89.對于高貴的人,榮譽是一種醇酒。 ——羅丹
90.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后之毀。 ——金纓
91.財富或聲譽的寵兒們在我們眼前紛紛落馬,卻不能改變我們的雄心。——沃維納格
92.榮譽不過是一塊銘旌。 ——莎士比亞
93.名譽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泰戈爾
94.榮譽使藝術盛興,一切有志于鉆研的人,無不受著榮譽感的激動。 ——西塞羅
95.遇到的困難越多,得到的榮譽也越大。 ——西塞羅
96.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左芬
97.虛榮是其他人的驕傲。 ——佚名
98.在生活中,虛榮是被創造區別開來的興趣,將虛榮與藝術上的興趣相比較并以思考的人,也許能夠找到切實解決虛榮的辦法。 ——三木清
99.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
100.只因忘寵辱,到此不傷神。——惠嚴
中國古人的榮辱觀一般分為四個方面:
(一)愛國:
禮義兼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
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七》)
損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感思詩三十八首》)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杜甫《再經照陵》)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李益《塞下曲》)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陳與義《傷春》)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李清照《上樞密韓肖胄詩》)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陸游《夜泊水村》)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辛棄疾《滿江紅》)
一門百指淪胥盡,唯有丹心天地知(陳子龍《元兵俘至合沙,詩寄仲子》)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奉送大司馬劉公歸東山草堂歌》)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二)利民:
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
欲上民,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全行為上(《史記•趙世家》)
輕搖薄賦,以寬民力(方勺《青溪寇軌》)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詩雅•大雅•民勞》)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杜甫《有感五首》)
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藍關示侄孫湘》)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無花(龔自珍《已亥雜詩》其五)
更將散布人間世,化身萬億發光明(康有為《屬草堂諸子匯刻其功課簿系詩》)
(三)樂群:
(助人)
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
度在身,稽在人。人愛我,我必愛人;人惡我,我必惡人。(《列子•符》)
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國語•晉語四》)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別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