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聯考題匯編文學作品類
11.在第1段中寫“她”每天下午準時到醫院門口看書并加以描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表現“她”的修養和氣質;(2)為下文描寫“她”的友善言行,刻畫“她”的善良熱情、樂于
助人作鋪墊;(3)襯托出“她”對生命的熱愛。
12.小說為了塑造“她”這個鮮明形象,凸現主旨,在電梯中重點描寫了哪幾個場景?請加以概括。
答案 寫了三個場景。(1)在電梯發出超載的報警聲時,“她”從人群中擠出,等下一趟;(2)“她”主動幫
助農民模樣的大伯上樓,可是電梯內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并不回應“她”的請求;(3)“她”幫一位姑娘
撿起一枝玫瑰,被人關在電梯外,并被有些人稱作“精神病人”。
13.小說以“病人”為題有什么深刻含義?
答案 (1)含蓄地表明真正不夠健康的是那些對良言善行不屑一顧,甚至認為“不正常”的人們。(2)表
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險,因而更需要治療。
14.小說以“電梯內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覺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結尾,這在結構及主題的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與上文“電梯內的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并沒有說什么”照應;(2)使作為病人的“她”與作為健康人的“大家”形成鮮明的對比;(3)暗示并深化了主題。
十二、(河北省石家莊市XX屆高三復習教學質檢(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看海 李銳
(1)女兒早就吵著要去看海。今年夏天總算是讓她滿意了。
(2)一大堆吵吵鬧鬧的旅游者,坐在一輛漂漂亮亮的旅游車上。車上裝滿了水果、食品、罐裝飲料,裝滿了各色名牌或不那么名牌的服裝和鞋襪,另外還裝了滿車的流行音樂,一些出名或不那么出名的歌星,把“文革”歌曲搜出來在嗓子眼里推來揉去地揉搓著。于是不由得就想,裝在這么一副行頭里,看見的還是海嗎?我有點替女兒遺憾。
(3)久居鬧市,總擔心孩子喪失了對大自然的感悟。可鬧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門對面的那個公園。公園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們的前面都得加一個“假”字。有時為了躲開這個“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來,才帶女兒進公園。這種時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間有種難得的沉靜,牽著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隨意而去,聽她講些學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發的奇想。有時我們都停下來,都不說話。然后,我問她,你看藏經樓現在好看嗎?暮色中的藏經樓抹去了鮮艷的色彩,只留下一個幽深悵然的剪影,晚歸的紫燕精靈般地在昏暗中劃出些呢喃的虛線,遠遠的天光中還留著最后一點依稀的殘紅。女兒看看,女兒說,好看。后來在一篇老師的命題作文中,女兒提到藏經樓,女兒說傍晚的藏經樓很孤獨。但我知道,這還不是大自然。這種古老的人文景觀,在古老的中國到處都有。
(4)仔細回想起來,平生至今與大自然刻骨銘心的相遇只有兩次。一次時間很長,有六年。一次時間很短,只有幾天。第一次是因為插隊而來到呂梁山的腹地,那時候根本就想不到還有大自然這碼事,那時候是懵懵懂懂地被命運扔進大山里來的。沒有汽車,沒有電燈,沒有任何機器的響聲,隨便撿一條小路走下去,就會淹沒在林木之間。寒來暑往,山坡上的畫除去舊的又換上新的。風霜雨雪,峽谷里的音樂或是喧嘩或是蕭瑟,錯雜繽紛。有許多次,只有獨自一人呆在蔥蘢的樹林里,或是站在荒遠的山頂上:忽然就覺得,自己變成了一株樹,變成了一塊石頭,滿心的孤獨,如麻的惆悵,都隨著腳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隨著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極遠極遠的地方。那時候,就忘了還有一個自己。那時候,就覺得敞開的心胸無遮無攔地躺在天地之間,仿佛一股清風,纖毫之動便可極游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