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聯考題匯編文學作品類
⑥有一些燈盞沒能亮到秋日,與生俱來的命數,使它們止步于初秋。劉安說,不與夏蟲語寒,不與曲人語道。因為生命中缺乏言說的條件,回放曾經在春日里生機無限的花朵,不禁追問起空間的歷程,究竟隱伏著多少玄機:在時光攜帶著無數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進時,傷逝之美也在同時上演——使一個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積著濃艷和空洞的春愁,此時一筆勾銷。
15.文章第②段中說“此時它的美超過一切”為什么這樣說呢?
答案 稻子(指明“它”代“稻子”)的獨立存在體現了山村的岑寂,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艷都歸于素潔,
歸于自然的道理。
16.文中第③段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寫出兩種即可)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典型場景?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運用比喻、對比、虛實結合等表達技巧。選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圍聚爐火和谷倉的典型場景進行描寫。渲染了溫馨、喜悅、滿足、實在的氛圍。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會快樂的道理。。結構上的作用:由景及理的過渡段。
17.“秋日的燈盞”在文中指什么?為何稱之為“燈盞”?
答案 秋天的果實、勞動的結晶。這里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燈盞發出光和熱,給人溫暖,讓人心里踏
實,使人充滿喜悅、看到希望,這些與秋天的果實、勞動的結晶給人們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點。
18.本文隱含作者對生命追求過程的思考,請結合全文分條概述作者思考的結果。
答案 ①生命的追求過程是一個由繁華、虛浮而歸于本真的過程。
②生命的追求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艱辛的過程。
③生命在追求過程中,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固然令人欣喜;即使達不成目標,只要經歷過,奮斗過,也可以
無愧無悔。
十四、(甘肅省皋蘭一中XX屆高三第四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守 望 的 角 度
周國平
①若干年前,我就想辦一份雜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愿。我當然不是想往色彩繽紛的街頭報攤上湊自己的一份熱鬧,也不是想在躊躇滿志的文化精英中擠自己的一塊地盤。正好相反,在我的想像中,這份雜志應該是很安靜的,與世無爭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熱鬧和競爭中有了存在的價值。我只想開一個小小的園地,可以讓現代的帕斯卡爾①們在這里發表他們的思想錄。
②我很喜歡“守望者”這個名稱,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總是非常寧靜的,他常年與樹木、松鼠、啄木鳥這樣一些最單純的生命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變得單純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護森林,瞭望云天,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塵囂。“守望者”的名稱還使我想起守燈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燈塔人日夜守護燈塔,瞭望潮汛,保護著船只的安全航行。當然,與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與弄潮兒相比,守燈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決不能說他們是人類中可有可無的一員。如果沒有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尋歡作樂;燈塔熄滅,航道成為墓穴,弄潮兒如何還能大出風頭?
③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同樣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種角度。當我這樣說時,我已經承認對待歷史進程還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們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說,你不妨做一個戰士,甚至做一個將軍,在時代的戰場上沖鋒陷陣,發號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種潮流中去,去經商,去從政,去稱霸學術,統帥文化,叱咤風云,指點江山,去充當各種名目的當代英雄。但是,在所有這些顯赫活躍的身影之外,還應該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