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四首教案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寒秋季節,想借酒御寒、消愁,但是,幾杯薄酒,如何抵擋那強勁的秋風冷雨呢 ! 這表明主人公在主觀上想抵御客觀環境的傷害,想排除心中的憂愁,但勢單力薄,力不從心,只好忍受著惡劣氣候的蹂躪。在哀愁中,又有幾分無奈。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正在傷心的時候,一群南飛的大雁闖進了她的視野。作者以北人流寓南方,大雁也從北方來,從淪陷的家鄉飛來,所以說“舊時相識”。但更深的一層含義是,當年丈夫數度任職在外,夫妻倆常常鴻雁傳書,互表情意,正所謂“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這些雁兒,不就是當年給她夫妻倆捎書寄信的嗎 ! 然而,舊時相識的大雁飛來了,家鄉的音信卻不可復得,特別是“寄錦書”的那人,也不能再見了。國破家亡之悲,亡夫之痛,如潮涌來,悲苦之情,到了極點。
下闋緊承上文,從眼前景物著眼,進一步抒寫她處境寂寞,內心痛苦。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是寫菊花凋謝零落的情景。地上一叢叢的菊花,都已枯萎憔悴,還有誰會摘取呢 ! “黃花”既是眼前景物,也是詞人自喻。看到這些曾經盛開過、如今憔悴無人憐惜的菊花,她想到了自己。這里通過無人惜花的敘寫,表達了詞人自嘆自憐的悲愁情感。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兩句寫時日難熬。自己孤單單地坐在窗前,怎么挨得到天黑呢 ! “守著窗兒”是無所事事,內心空虛; “獨自”是說孤苦冷清;“怎生得黑”表明在這種情況下,熬到天黑都不容易,由此可見無聊寂寞到什么程度。在這里,還有一層意思沒有明說:即使熬到了天黑,那漫漫長夜又如何挨過呢 ? 這兩句用語平易,但意味深長。彭孫柔遹《金粟詞話》云:“李易安……‘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并工,閨情絕調。”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兩句與上闋的“晚來風急”相呼應,暗用白居易“秋雨梧桐葉落時” ( 《長恨歌》 ) 詩意。黃昏時分,瀝瀝秋雨夾著秋風灑在梧桐葉上,卻點點滴滴在詩人的心頭。 “細雨”的“點點滴滴”,正是在極其寂靜的環境中“守著窗兒”才聽得到,對于一個傷心孤寂的人來說,與其說是用耳朵聽這種微弱凄涼的聲音,還不如說是用心靈來感受。對秋風秋雨的描述,都寓著主人公的情懷,更突出了一個“愁”字。
秋雨“點點滴滴”,何時是盡頭呢 ? 難道就這樣到天黑,甚至天黑以后,還一直這樣滴下去嗎 ? 這就逼出了結句: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種情況,一個“愁”字怎能概括得了 ? “這次第”是宋代口語,猶言“這種情況”、 “這般光景”,指前文的一連串情況。全詞的文意,都歸結在“愁”字上面,結句卻說“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巧妙,既概括了文意,點明題旨,最后千言萬語又正是在這個“愁”字上剎住,現得突兀,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3) 精華鑒賞。
①本詞是李清照后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開頭連下七組疊字,聲情并茂,堪稱創舉。十四字分三層意思:第一層寫外在動作,第二層寫所處環境氣氛,第三層寫內心感受。這樣的開頭,把詩人哀愁憂傷、惆悵迷惘的內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環境融為一體,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給全詞定了基調,而且鏗鏘有力,如珠走玉盤。真是別出心裁,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