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四首教案
(3) 第三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風格、內容都相似,本題的意圖是要學生了解兩人、二作的同中之異,提高學生的洞察力和鑒賞能力。
參考答案:蘇軾《念奴嬌》的懷古之情,主要是對歷史與現實、古人與自己的聯想。作者贊美周瑜的豐功偉業,表明自己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和向往,但現實中的自己謫居邊地,抱負難以舒展,古人的業績無法企及,想忘情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蘇軾的懷古之情,較多地表現為惆悵和無奈。辛棄疾《永遇樂》借古諷今,追懷劉裕馳騁中原,所向披靡,而劉義隆草率北伐、潰不成軍的史實,痛感山河淪陷,南宋統治者無北伐復國之志,有茍且偷安、弄權謀私之實;英雄無用武之地,自己報國無門。因此:辛棄疾的懷古之情,更多地表現為悲憤不平和憂心如焚。
(4) 第四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名句、佳句,從而使學生有意識地對作品進行分析、鑒賞,培養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
參考答案:第 1 小題, “今宵酒醒何處 ? 楊柳岸曉風殘月”兩句是設想作者與愛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況。詞句勾畫出拂曉江岸的秋景,把詞人強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寫中。 “楊柳”、 “曉風”、 “殘月”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離別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繪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詞人此時此刻的處境、心情,都非常恰當。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單的孤零心境。因此,這兩句的寫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輔相成,耐人尋味,妙不可言,歷來被廣為傳誦。
第 2 小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在情感表達上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 ( “尋尋覓覓” ) 通過寫外在動作,表現作者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第二層 ( “冷冷清清” ) 通過寫所處環境氣氛,表現作者孤單寂寞的處境和心境,由此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涼;第三層 ( “凄凄慘慘戚戚” ) 直接寫內心感受,表達作者的憂愁苦悶。這樣把詩人惆悵迷惘、凄清寂寞、哀愁憂傷的內心感受層層揭示,逐層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
3 .相關資料。
(1) 《雨霖鈴》相關資料。
① ( 柳永 ) “喜作小詞,然薄于操行。當時有薦其才者,上 ( 宋仁宗。本書編者注 ) 日: ‘得非填詞柳三變乎 ? ' 日: ‘然。'上日: ‘且去填詞。' 由是不得志, 日與猿子縱游倡館酒樓間,無復
檢約。自稱云:‘奉旨填詞柳三變。”, ( 《苕溪漁叢話后集》卷三十九引 ( 藝苑雌黃》 )
②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 避暑錄話 ))
③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據唐段安節 < 樂府雜錄 ) 載,是唐玄宗令樂人張野狐所制。相傳唐玄宗入蜀時,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玄宗悼念楊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由梨園子弟張野狐用篳篥吹奏,于是傳世。
(2) 《念奴嬌•赤壁懷古》相關資料。
東坡在玉堂 ( 翰林院 ) 日,有幕士善歌, 因問: “我詞何如柳七 ( 柳永 )? ”對曰: “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 宋•俞文豹《吹劍續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