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fù)習(xí)學(xué)案:古代抒情散文
其孰能譏之乎 今君與廉頗同列
【答案】c
【解析】c組的兩個“其”都是副詞,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a項中的“而”是連詞,第一個表示承接關(guān)系,第二個表示修飾關(guān)系。b項中“焉”,第一個是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之”,那里;第二個是兼詞,相當于“于之”,在那里。d項中的“與”,第一個是介詞,和;第二個是連詞,和。這個選項值得推敲。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然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
d.文章主要記述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感傷。
【答案】c
【解析】“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再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wù)繁忙,還因為“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譯文:
(2)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譯文:
(3)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
(2)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一樣的聲音。
(3)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給我詩呢?”
【解析】今年文言翻譯選取三個句子,應(yīng)該說難度更低。第(1)句中的關(guān)鍵字是“識”、“無用”和“懷”,分別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認為譯為“沒有用處”也可),“懷藏、懷揣”(如“懷其璧,從徑道亡”)。第(2)句關(guān)鍵詞為“竅”、“作”,分別是“鑿孔”(本人以為“挖孔、鉆孔”更貼切)、“發(fā)出”。第(3)句的關(guān)鍵詞是“揖”、“奈何”、“與”,分別是“拱手行禮”、“為什么”、“給”。
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