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學案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解析】d項原文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見,“也未‘發狂’”與原文不一致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綜合分析能力。在做此類題時,要注意聯系上下文,把選項回扣到原文之中進行對照,字字句句落實。
10.(09高考遼寧卷,語文,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孫謙十七歲開始任職,離任后客居歷陽,從事耕作來供養弟妹,鄉里稱贊他淳厚友愛。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對待蠻夷采用安撫政策,境內安定,威信卓著。
b.孫謙任錢塘令時操守廉潔,不受饋贈。由于沒有私人住宅,離任時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車庫里。明帝想將他引為親信,因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棄這一想法
c.孫謙任零陵太守時,雖然年紀已老,仍勤于職守,受到官員民眾歡迎。在擔任郡守縣令期間,常鼓勵督責蠶桑養殖,努力發展農業生產,收入多于鄰境
d.孫謙一生,歷任二縣五郡長官,處處廉潔奉公,以身作則。九十歲后,每次朝見聚會,他總是先于別人到達;遵奉仁義之道,身體力行也遠遠超過別人
【答案】b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對作者的觀點態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b項所概括分析的“因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棄這一想法”,此處在原文中是“謙不愿處際會,輒散甲士,帝雖不罪,而弗復任焉”,孫謙不是不愿意作官。而是不愿以這樣的方式受到恩寵;明帝不是因為他不愿意而放棄這一想法,而是因為孫謙“輒散甲士”,而氣惱,雖然沒有處罰他,但卻不再任用他了。
【思路點撥】這道題往往是采用述評結合的方式,邊敘述邊評價,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細核對原文,不要草率。
11.(09高考湖南卷,語文,11)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先以《詩經•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變材不成、人不涉難智不明的觀點,再對草木雖遭受嚴霜摧損卻斂英自成的現象加以描述,并抒發感慨
b.文章敘述秦少章與作者交往,遵奉長輩之命勉為科舉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職等情況后,再引述他不得已為官的苦悶之言,然后對秦少章加以開導。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樂的原因之一,是他認為一旦為官,就將疲于應對官吏事務而無暇顧及自己,如果稍一顯露傲氣,禍患就會隨之到來。
d.本文為送人赴任的贈序,文章設喻用典,勸勉對方正確看待人事遷變,行文情理皆具而語言平實,體現了蘇軾評張耒之文所稱“汪洋淡泊”的特點。
【答案】c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對作者的觀點態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令一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應,少自偃蹇,悔禍隨至。”而他不快樂的真正原因在這句話的前面:“子每見予輒不樂。予問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樂不能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動靜百為,不能勉以隨人。”因此,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
【思路點撥】考生一定要仔細核對原文,不要草率。
12.(09高考湖北卷,語文,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德在山中的幾年里多次與猛獸相遇,了解到它們大多有能辨識人氣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