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學案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②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云中守。(3分)
【答案】
19.d (這篇傳文主要采用的是對話描寫,因而“許多心理描寫”這一說法不準確。)
20.(6分)
①(3分)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間出來從軍,(他們)哪里了解軍中的規章條令呢?
②(3分)文帝很高興,當天就令馮唐拿著符節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為云中郡守。
翻譯
1.(XX年高考江西卷,語文,13)(2)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答案】我喜歡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學著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解析】“不吾叛”倒裝,“焉”、“治”各1分,大意1分。這里考察賓語前置的翻譯方式,翻譯后,賓語應該調到謂語動詞后面
練習1:(06全國卷一,語文,11)翻譯句子:
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縣令升為靠近京都的大郡長官,是近代未有的過的事。
【解析】考察賓語前置,翻譯后賓語應該調到謂語動詞的后面。
練習2:(09高考天津卷,語文,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分)
(2)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
【答案】他知道我們將要任用管仲,一定不會(把管仲)交給我們。
【解析】“必不吾予也”是一個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的句式現象,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必不予吾”,還要注意省略現象,就是“予”的對象——管仲。
2. (XX年高考浙江卷,語文,13)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覽(其)詩卷 b.流聞(于)禁中
c.(老嫗)問解則錄 d.偽者(國相)即能辨之
【答案】正確的省略成分補全應是:(公)問(嫗)解(公)則錄,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請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錄下來。
【解析】這道題考察省略句的翻譯方式。
練習1:( XX年高考安徽卷,語文,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雖得罪,所甘心焉。
【答案】(我作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卻不去救助,這難道是為政之道嗎?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本句翻譯不是很難,最容易出錯的詞是“幸”,在這句中作副詞,是“本、正”的意思,覺得標準答案中的“倘若”,不如“本來”準確。“倘若”表示的是假設關系,從上下文看,不是假設,是事實。“雖”根據語境譯為“即使”,“得罪”不是“得罪了別人”,而是“(自己)獲罪”。在這句中“我作為”就省略句的補充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