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學案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b.宋孝孫認為孟德不像是惡人,于是派人向上級報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蘇軾認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識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氣,而外物感覺得到。
d.蘇軾的《書<孟德傳>后》寫了一則小兒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沒傷害小兒的故事。
【答案】b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b項:宋孝孫并沒有派人向上級報告。原文在第二段:“知州宋孝孫謂之曰:‘吾視汝非惡人也,類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為自告者,置之秦州。”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讓他作為自首者將其安置在泰州。該項無中生有。
【思路分析】此類題目關鍵是讀懂相關信息。
13.(09高考福建卷,語文,3)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年喪父的張自新沒有因母親的看法而放棄學習,堅持耕讀,嘯歌古人,幽然自得。
b. 張自新對吳中子弟的褻語戲笑不以為意,也不理解,所以無法與他們交流。
c.作者對張自新的坎坷經歷和懷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寫了這篇傳。
d.文中選取張自新讀書敏慧,耕讀奉母等幾件事來塑造人物,選材典型,形象飽滿。
【答案】b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篩選并提取信息是古代詩文閱讀中的重點,這種篩選與提取,有時要求指明信息的具體內容、材料的基本涵義,有時要求答出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等等。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等級為c級。a、b、c三項均可以從文本中找到對應的位置,如a項,對應位置在第一段;b項對應位置在第三段,原文為“吳中子弟多輕儇,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c項對應位置為最后一段。而d項側重從全文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對比原文后可以發現,b項中的“無法與他們交流”與原文中的“與之語,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從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而不是無法與他們交流。
14.(09高考四川卷,語文,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學校學習而明白治國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為官吏的后備之選。
b.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后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
c.為了當地人民的教化,慈溪縣令在修孔廟時建學舍的舉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縣有許多資質很好的人,通過學校的培養,他們很容易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考點】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解析】信息源在原文第二段:“后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于天下”,大意是“后世再無井田之法,是后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因為學校之衰敗!
【思路分析】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
15.(09高考江西卷,語文,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賣酒者憑借精湛的釀酒技術而致富,做生意時誠信厚道、熱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贏得了人們的廣泛尊敬
b.在酒店聚飲的鄉里數姓人家,為甲、乙二人的借貨官司所牽連,賣酒者急人所急,為鄉親仗義疏財,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