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學案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太祖定荊州,聞其為張羨謀也,異之,辟為丞相掾主簿,遷趙郡太守。魏國初建,為虎賁中郎將、侍中,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后懇至。又毛玠、徐弈以剛蹇少黨,而為西曹掾丁儀所不善,儀屢言其短,賴階左右以自全保,其將順匡救,多此類也。遷尚書,典選舉。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問群下。群下皆謂:“王不亟行,今敗矣。”階獨曰:“大王以仁等為足料事勢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遺力邪?”曰:“不”。“然則何為自往?”曰:“吾恐虜眾多,而晃等勢不便耳。”階曰:“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貳者,誠以大王遠為之勢也,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強救,大王案六軍以示余力,何憂于敗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駐軍于摩陂。賊遂退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
12、下列對本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兩段內容各有側重,前段著重于“舉事本于義”的敘述,后段則突出“為謀本于勢”的記述。
b、本文選取六件小事寫桓階言行,形象地表現了他“持義舉事”的品格和“審勢為謀”的智慧。
c、本文桓階的言行所體現出的“義”,包括“忠義”“道義”“義舉”等,意思與“舍生取義”中的“義”相近
d、從本文看,作者主要是站在公允立場上作客觀記述,不著褒貶,以人物言行體現自身的性格特征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明府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4分)
譯文:
(2)劉表辟為從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3分)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