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全面梳理強化指導
※語文基礎知識板塊:
字音題
一、內容與對策
高考字音考查的對象主要有多音字、形聲字和異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種。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讀錯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點內容,因此,歸納出誤讀的常見類型對我們復習備考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針對每一種誤讀類型,我們都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從而能夠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這個考點。
1、多音字。比如今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聽”“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詞中的加點字,對這些多音字,該讀甲音而讀了乙音,這便是多音字的誤讀了。針對這種誤讀現象,我們應該明確三點。
①音義相關。古人認為“音生于義,義著于形”,那么,對于多音字來說,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義,從而有了不同的音。所以我們應該在把握字義的基礎上來認定多音字的讀音。例如“屏”字,當它與遮擋的意思相關時,讀“píng”,如“屏風”“屏障”“屏蔽”等;當它解作“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時,讀“bǐng”,如“屏除”“屏退”“屏聲”等。
②辨明語體。一個字在書面語中可能是一種讀音(這時它往往作為復音詞的詞素存在),它在口語中可能是另一讀音(這時它往往是單獨作為一個獨立的詞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貧血”“嘔心瀝血”等書面語中都讀“xuè”,而在口語“血淋淋”“流了一點兒血”中就讀“xiě”。這類字不算多,但卻是不可忽視的一類誤讀,如“給”“薄”“剝”“削”等多音字都屬于這一類。
③抓住“另類”。特殊之一是古漢語異讀的遺留,這在成語中表現明顯,例如“虛與委(wēi)蛇(yí)”“一暴(pù)十寒”“暴虎馮(ping)河”“千乘(shèng)之國”等等。特殊之二是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讀音“少”而另一讀音“多”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采用“記少不記多”的簡便記憶法。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讀“suí”,在其余詞語中都讀“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詞中讀“luò”,余者讀“lào”;又如“辟”字,讀“bì”的常見詞有“征辟、復辟、辟邪、辟易”四個,余下的就多讀“pì”了。
2、形聲字。今年江蘇卷所考查的“眩暈、舷梯、炫耀武力”等16個詞語中的加點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中那些聲旁相同,字形相近,讀音或同或異的詞是我們要重點注意的對象。比如“剽悍、漂泊、虛無縹緲、飄忽不定”一組中的加點字都讀“piāo”,而“悼念、泥淖、綽綽有余、掉以輕心”一組中各加點字的讀音分別為“dào、nào、chuò、diào”。對形聲字,我們一方面不妨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認字認半邊”這一說法,認識到聲旁表音的特點并利用它來幫助我們識記字音。例如“獎掖、阡陌、招徠、驀然”這幾個詞中的加點字的讀音就和它們的聲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克服“認字認半邊”的“慣性”,因為許多聲旁現在不能代表該字的讀音了。例如“孝悌、訃告、掣肘、對峙、熾熱”中的加點字讀音沒有一個和它們的聲旁是相同的。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們首先要艱苦記憶,不斷積累,同時要特別注意隨時整理,經常復習。
3、異形同音(近音)字。有異形同音的,比如“虔誠、乾坤、掮客、潛移默化、黔驢技窮”一組中加點字都讀“qián”;有異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與“一泓清泉、宏觀調控、鴻鵠之志”一組中的三個加點字(音“hó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與“弓弦”,“瞋目”與“嗔怒”;有形似音異的,比如“箴(zhēn)言”與“緘(jiān)默”,而“偌大、諾言、唱喏”一組中加點字的讀音分別應該是“ruò、nuò、rě”。這些字或者字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是我們最應該細加辨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