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全面梳理強化指導
二、細節和技巧
細節永遠是值得關注的對象。細節有拼音知識方面的,如聲母是否送氣要分清,“奴婢、哺育”的聲母為“b”,是不送氣的,而“媲美、浦口”的聲母為“p”,是送氣的;又如平舌、翹舌問題,比如“塑、溯”是平舌音,聲母為“s”,而“朔”則為翹舌音,聲母是“sh”。細節還體現在能否識別認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è)幼”這個詞中,我們很容易受到“扶老攜(xié)幼”一詞中“攜”的影響而將“挈”誤讀為“xié”,如果我們能夠細心一些,就能夠避免這類錯誤的發生。
從復習和解題技巧方面來說,我們首先要樹立整體意識,從字不離詞、音義相關的角度準確推斷;其次我們要注意命題者的思路和傾向性,例如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如“枕藉jiè”)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如“枕藉jí”)正確的可能性小;形聲字標“不同于聲旁讀音”(如“分泌mì”)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于聲旁讀音”(如“分泌bì”)的正確可能性小;常見字標常讀音(如“押解jiě”)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恚huì恨”)一般很少標錯音。第三我們要特別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對諸如“犄角、商榷、宮闕、揶揄、巨擘、寬宥、忤逆”這一類的考試高頻詞匯要能切實掌握好。此外,我們要熟悉《普通話異讀審音表》,碰到“騎、蔭、鑿”這一類已經統讀的字音就不要再進行異讀了。
詞語、熟語題:
語言的色彩意義是詞所表示的某種傾向性或情調。因色彩意義是概括反映客觀對象的次要屬性而形成,所以又稱之為附屬意義,主要是指語言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形象色彩等。語言色彩的考查在近年高考中常常表現為考查詞語的運用,語言的得體,仿寫,詩詞賞析,散文閱讀等。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去思考:
一、辨清感情色彩。
詞語的感情色彩有①褒義色彩,如團結、鼓舞、愛護;②貶義色彩,如勾結、煽動、袒護;③中性色彩,如結合、鼓動、保護等。對于詞語辨析使用選擇或填空題,我們可以:(1)辨明褒貶。如:譚嗣同是中國歷史上為變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確乎少些剛性。“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壞事的人”,是一個貶義詞。把他用在“為變法而流血的”譚嗣同身上就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2)識別兩可。如: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脫離實際或胡思亂想”,它用在此處非常恰當,因為產生神話的人類兒童時代在對大自然一切奧秘不了解的情況下,想用一種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釋大自然的一切,故而“想入非非”。此外,這類熟語還有燈紅酒綠、苦心孤詣、試目以待、左右逢源等。(3)區別輕重。如:少數黨員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甚至同流合污。“同流合污”指“同壞人共同干壞事”。句中“少數黨員干部”雖然覺悟不高,但未落到與壞人為伍的地步,所以這里用詞過重了。(4)擺正謙敬。如: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蓬蓽生輝”是謙詞,常用來稱謝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稱謝別人送來題贈的字畫。句中誤將其作為賀敬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