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全面梳理強化指導
散文閱讀是一種鑒賞性閱讀,不僅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還要明確怎么樣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把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回答,這就需要掌握一些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
(4)把握好解答技巧。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一般不需要答題者擅自發揮,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用原文作答有力于閱卷中形成比較統一的評分標準。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的方法首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有效區間,再通過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準答題方向,最后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用文章中現成的詞語或句子作答意思是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綜合連綴文章中的詞或句理解問題。如《壺口的黃河》18題:怎樣理解第六段“黃河站立起來也是—個飛躍”這句話的含義?先看原文中的文段:“這時的黃河。是立體的黃河了,像猴子站立起來是人進化的重要標志,黃河站立起來也是一個飛躍,就像個頂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說話,那浪濤卷起雷鳴般的吼聲,便是她第一聲啼哭,第一聲就不同凡響。注視著從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無羈絆的狀態下的興奮和放縱。”
再看標準答案:表現出“生命在毫無羈絆的狀態下的興奮和放縱”。因此要細讀相關文段,提取有效信息。從答案來看,它的來源全都是原文,這類題就提醒考生要找準并組合好。
小說閱讀
※語言運用板塊:
※作文板塊:作文急救策略
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的提著的心也越來越緊。面對語文考試的半壁河山——作文,我們豈能坐以不理?筆者擬就結合高考作文的閱卷和高考作文的一般特點來談談如何采取急救來“惡補”一下作文,以期挽半壁河山于既倒。希望本文對即將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們有所裨益。
一、審話題,挖內涵。
自從高考作文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以后,形式是越來越開放了,給予考生的創作空間也越來越大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近年來的高考作文對于考生的限制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但是無論話題怎樣變化,筆者認為,命題者對于考生的隱性要求并沒有出現根本的變化,即要求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我和他人、關注集體、關注歷史、關注未來等等。甚至可以這樣說,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發覺,考試作文都可以體現出這樣的一個共同點來,即:要求考生體現出“自我”與“他人”的“以人為本”的關照意識。也就是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自我與歷史、自我與將來等等。因此,考生一定要弄清話題的內涵和外延。如:“山給人以沉穩,水給人以靈動”、“忘記與銘記”、“說安”、“跑的體驗”等話題的審查。可以這樣來概括,對于話題作文的思考,總是可以上升到這樣的一個層面。只要做到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即使沒有很有文采,但是大都可以是有一定深度的。
二、確定寫作形式,選取自己最擅長的來寫作。
對于高考作文,雖然我們反復在提,不能一味的以形式來求新,但是我們觀察高考優秀作文,卻常常得到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多數作文都有比較特殊的形式。而我們傳統的寫作形式卻往往是一個題目,接下來就是長篇的正文。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對于這樣的寫作形式,我們往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在這樣一個求異、求新的時代,日新夜異的變化層出不窮,閱卷老師難道就是獨立于這樣一個塵世之外的人嗎?所以,我們適當的考慮一定的寫作形式,再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幫助我們多得上一些分數的。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容易得到閱卷老師親睞的常用形式有:引用式(在文章開頭寫一段引語作為題記,然后才是正文,而引語往往起到一種或深化題旨,或畫龍點睛的左右,甚至可以為自己的寫作初步確定一個思路和方向)、散化式(文章開頭可以用一段引語,正文部分再以小標題的形式來寫作。這樣的寫作空間比較大,對于不擅長組織材料的學生而言不失為一中最佳寫作方式)、故事新編(將傳統的故事按照現代的方式來重新解讀,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或另辟蹊徑,一構思內容見勝)等。常用文體有散文(尤其是余秋雨式的文化散文)、議論文(但不能是干癟的議論,多是那種夾敘夾議的)、小說(比如故事新編、微型小說等)、記敘文(寫出真情,能夠喚取普遍共鳴的感情類文章)等。而有些考生在本身缺乏寫作功底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創新,一味的追求形式,將文章寫成說明書、實驗報告等,將文章弄得四不象,讓人一看就不能產生好感,更不用說得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