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10.(安徽省XX屆高三模擬試卷(十))閱讀下面的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書有感朱熹
昨夜河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詩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⑴這兩首哲理詩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這兩首哲理詩表現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試作分析。
答案 ⑴朱詩說明大戰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規律,離不開必要的條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發揮了
沖天干勁,也無濟于事。
蘇詩說明,只有好的客觀條件或主觀條件,還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效
果。
⑵朱詩有鮮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來體現理趣。蘇詩用兩個假設、兩個提問表現理趣。
XX年5月更新
1.(XX年甘肅省高三二診試題)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
[宋]戴復古①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不須攜酒登臨。
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③一點,自古如今。
[注]①戴復古:南宋詩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的時代。②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1)詞的上片中作者產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
(2)詞中劃線的句子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胙者袖劍豪游,登樓壯觀天地,不僅有清風助興,更由于碧深秋水、萬頃波光和壯闊景象的感染。
(2)對比(或象征等)手法。“變”與“不變”對比。或君山是詩人的象征。遠眺君山,渺小一點,但如中流砥柱,
歷經滄桑,永遠挺立。表達了作者收復中原的堅定志向、終生不渝的愛國情懷。
2.(陜西省西工大附中XX屆高三第六次適應性訓練)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南柯子•憶舊
仲 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語氣詞,加強語氣。
(1)這首詞的上闕在寫景時用了哪些技巧?試結合詩句分析。
(2)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據分別是什么?
答案 (1)①寫景采用了遠近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是遠景,“潮平路帶沙”是近景;②用了視聽結
合的手法。前兩句詩是視覺的描寫,“數聲啼鳥”是聽覺的描寫。③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數聲啼鳥怨年
華”一句其實是表達作者內心的愁怨。
(2)①抒發了作者年逝,青春易老的憂傷之情。“數聲啼鳥怨年華”一句可以看出這一點;②抒發了作
者天涯飄泊的厭倦之情,“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發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悅又感慨的復
雜心情,“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寫的是詞人站在荷塘邊,突然想起來原來有一年,也是
這個時候,他到過此地,在附近的酒家買酒喝,并乘著酒意還來觀賞過荷花。他禁不住向著塘里的荷花問道:
“荷花啊,你還記得那年買酒喝的那個醉漢么?”
3.(浙江省杭州二中XX屆高三第二次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