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答案 (1)“老”字與上片的“嫩”字遙相呼應,在春草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而這恰好是詞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實寫照。
(2)這首詠草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境、形象、神態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兼備。詞的上片以綺麗之筆,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調,突出青草有情卻落入蒼涼之境。通過上下片的對照,抒發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懷,寄寓了個人的身世之感。
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 軾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注】 宋神宗煕寧七年(1074)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因賑濟災民而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為寄托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寫下了這首詞。
(1)詞的上片所寫的基本內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詞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上片寫夫妻別離時間之久,訴說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為下片刻畫妻子對月思己的孤寂、惆悵作鋪墊。
(2)本詞寫法新巧別致。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運用了比擬手法,上片中“飛雪”與“楊花”互喻恰當,比擬工整,手法獨特;二是運用了反襯手法,詞人用雙棲燕反襯出單棲人的思念之苦,月照梁上雙燕,反襯出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三是整首詞借思婦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表達詞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以思婦口吻訴說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