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詞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①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謾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②三山,指傳說渤海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從詞的風格來看,前一首屬于________派,后一首屬于________派;從詞的結構來看,蘇詞下片如行云
流水,一氣呵成,這主要是運用了__________修辭格,李詞上、下兩片一氣呵成、關聯緊密,主要是__________
這一修辭格運用得當。
(2)對蘇詞“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運用,評論家向來贊賞有加;對李清照這首《漁家傲》,人們
極為欣賞它于尺幅之中多處用典而又能做到“簡凈自然,渾化無跡”。請于上述兩個方面選其一作出具體解
釋。
答案 (1)婉約 豪放 頂真 設問
(2)解釋前一點:著一“又”字不僅準確地寫出了容易撩人愁緒的飛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還表明
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這“又”一次的觀看之中。
解釋后一點:①李詞中“我報路長嗟日暮”一句從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
上下而求索”化用而來,表達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②“九萬里風鵬正舉”是化用《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
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語,既照應上片乘船渡海所見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鋪墊了后二句借風力游三山的述
懷。③“三山”之典既抒發胸中懷才不遇的憤懣,又表現了對黑暗現實不滿,還表現了對沒有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
的生活的強烈向往。
XX年3月更新
1.(山東省濟寧市XX屆高三一模)閱讀下面一首清詞,回答后面問題。
減字木蘭花
納蘭性德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釵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情,轉過回廊叩玉釵。
(1)這首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試作簡要概括。(4分)
(2)“轉過回廊叩玉釵”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名句,試結合全詞談一下此句的妙處。
答案 (1)塑造了一個情竇初開,對于愛情既向往又羞澀,急于表達自已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
(2)此句是細節描寫,細致描繪了少女輕叩玉釵的微妙動作。通過這一細微的動作描寫,含蓄地表現了少女
心懷幽情、嬌羞難言的復雜心境。
2.(山東省煙臺市XX屆高三一模)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采桑子•彭浪磯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注①:這首詞作于金兵南侵后詞人離開故鄉南下避難,途經今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時。
詞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發上各具特點,試分別作具體分析。
答案 ①上片側重記事抒情。詞人獨駕扁舟,避亂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云,興起濃重的羈旅
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煙彌漫的中原大地而淚灑“滿巾”,直接抒發了無限的國破家亡之痛。